风翻翠浪催禾穗释义


【风】〔古文〕凬飌檒《唐韻》方戎切《集韻》方馮切《正韻》方中切,音楓。風以動萬物也。《莊子·齊物論》大塊噫氣,其名爲風。《河圖》風者,天地之使。《元命包》隂陽怒而爲風。《爾雅·釋天》南風謂之凱風,東風謂之谷風,北風謂之凉風,西風謂之泰風。《禮·樂記》八風從律而不姦。《疏》八方之風也。《史記·律書》東北方條風,立春至。東方明庶風,春分至。東南方淸明風,立夏至。南方景風,夏至至。西南方凉風,立秋至。西方閶闔風,秋分至。西北方不周風,立冬至。北方廣莫風,冬至至。《周禮·春官·保章氏》以十有二風,察天地之和命,乖別之妖

【翻】《廣韻》《集韻》孚袁切《韻會》浮袁切《正韻》孚艱切,音番。《說文·新附字》飛也。《張衡·西京賦》衆鳥翩翻。又《增韻》反覆也。通作幡。又通作反。又《韻補》叶孚愔切《鄭曼季·贈陸雲詩》鴛鴦于飛,徘徊翩翻。載頡載頏,命侶鳴羣。又《韻補》叶孚焉切,西京賦與旃同叶。 《集韻》或作飜。亦作拚。

【翠浪】1.碧波。唐孟郊《春集越州皇甫秀才山亭》诗:“晴湖泻峯嶂,翠浪多萍蘚。”明汤显祖《邯郸记·望幸》:“峡石翻摇翠浪,茅津细吐金沙。”2.指禾苗因风起伏而形成的波浪。宋苏轼《和田国博喜雪》:“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宋周密《野步》诗:“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催】《唐韻》《集韻》《韻會》倉回切,音崔。促也,迫也。 本作趣,古有趣無催,催促皆後人所增。催趣同聲,實一字。

【禾穗】亦作“禾穟”。稻谷的穗子。《韩非子·难二》:“夫惜草茅者耗禾穗,惠盗贼者伤良民。”晋王嘉《拾遗记·昆仑山》:“第三层有禾穟,一株满车。”唐顾况《田家》诗:“带水摘禾穗,夜捣具晨炊。”沈从文《三三》:“许多人家田堤的新稻,为了好的日头同恰当的雨水,长出的禾穗全垂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