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郎汹汹山粗匿释义


【儿郎】1.青年,小伙子。南朝陈徐陵《乌栖曲》之一:“风流荀令好儿郎,偏能傅粉復熏香。”唐蒋防《霍小玉传》:“昨遣某求一好儿郎,格调相称者。”宋范成大《夔州竹枝歌》之四:“行人莫笑女麤丑,儿郎自与买银釵。”清吴伟业《戏赠》诗之五:“玉釵仍整未销黄,笑看儿郎语太狂。”2.对士兵的称呼。唐赵元一《奉天录》卷三:“忝与儿郎为主,不能守城池,忍遣儿郎颈犯白刃,吾不为也。”宋陆游《凉州行》:“勑中墨色如未乾,君王心念儿郎寒。”元无名氏《马陵道》第四折:“管杀的他众儿郎不能相借。”欧阳予倩《木兰从军》第八场:“城内兵马要点验

【汹汹】亦作“汹汹”。1.水腾涌貌。《文选·宋玉<高唐赋>》:“濞汹汹其无声兮,溃淡淡而并入。”李善注:“《説文》曰:‘汹,汹涌也。’谓水波腾貌。”元王恽《玉堂嘉话》卷二:“有河曰亦运,流汹汹东注。”清蒲松龄《趵突泉赋》:“濼水之源,发自王屋;为济为滎,时见时伏;下至稷门,滙为巨瀆;穿城绕郭,汹汹相续。”孙犁《白洋淀纪事·嘱咐》:“前面有一条窄窄的水沟,水在冰缝里汹汹的流。”2.形容声音喧闹。《楚辞·九章·悲回风》:“惮涌湍之礚礚兮,听波声之汹汹。”唐韩愈《泷吏》诗:“恶溪瘴毒聚,雷电常汹汹。”宋洪迈《夷坚丙志·

【山】《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與刪音同。《說文》山宣也。宣氣散生萬物,有石而高也。《徐曰》象山峰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又《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

【粗】《廣韻》千胡切《集韻》聰徂切《正韻》倉胡切,音麤。《玉篇》大也,略也,疏也,物不精也。《禮·月令》其器高以粗。又《樂記》其怒心感者,其聲粗以厲。《莊子·秋水篇》物之粗也。又《廣韻》徂古切《韻會》坐五切,音伹。義同。 《集韻》或作觕。通作麤。俗作。字原从米从鹿。漢典考證:〔《禮·樂記》怒心感者,其聲粗以厲。〕 謹照原文怒上增其字。 考證:〔《禮·樂記》怒心感者,其聲粗以厲。〕 謹照原文怒上增其字。

【匿】《唐韻》《正韻》女力切《集韻》《韻會》昵力切,音。《說文》亡也。从匸,若聲。《爾雅·釋詁》匿,微也。《註》微謂逃藏也。《廣韻》藏也,亡也,隱也。《史記·留侯世家》良更名姓,亡匿下邳。《曹參傳》見人有細過,專務揜匿覆蓋之。《灌夫傳》廼匿其家。《註》師古曰:匿,避也。又《玉篇》隂姦也。又《前漢·蘇武傳》賜武服匿。《註》孟康曰:服匿如甖,小口大腹方底,用受酒酪。又《集韻》惕得切,音忒。朔而見月東方,曰側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