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怨之深释义


【恩怨】恩与怨。《公羊传·庄公四年》“此復讎也,曷为葬之”汉何休注:“据恩怨不两行。”清昭槤《啸亭杂录·吴春麓语》:“宽与虐,恩怨之府。”鲁迅《书信集·致杨霁云》:“宋明野史所记诸事,虽不免杂恩怨之私,但大抵亦不过甚。”2.指情侣夫妻间的恩爱怨情。唐韩愈《听颖师弹琴》诗:“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宋黄庭坚《听宋宗儒摘阮歌》诗:“深闺洞房语恩怨,紫燕黄鸝韵桃李。”3.偏指怨恨。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是一言之间,志在报復而自忘其过,尚能置大恩怨乎。”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谁无恩怨,谁乏牢骚,悉以

【之】〔古文〕《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氣,則無不之也。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又變也。《

【深】〔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式針切,音。水名。《說文》水出桂陽南平,西入營道。又邃也。《增韻》深者,淺之對。《詩·邶風》深則厲,淺則揭。又深微也。《易·繫辭》惟深也能通天下之志。又藏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必深其爪。又衣名。《禮·深衣疏》衣裳相連,被體深邃,故謂之深。又州名。《韻會》後漢博陸郡,隋置深州。《廣輿記》今屬眞定府。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禁切,音諗。度淺深曰深。《周禮·地官》以土圭測土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