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低唱浅浅斟释义


【低】《廣韻》都奚切《集韻》《韻會》《正韻》都黎切,底平聲。高之反也,俛也,垂也。《史記·孔子世家贊》低回,留之不能去。又《談藪》王元景大醉,楊彥遵曰:何太低昂。荅曰:黍熟頭低,麥熟頭昂,黍麥俱有,所以低昂。又作氐。《前漢·食貨志》封君皆氐首卬給。《又》其賈氐賤減平。俱同低。

【唱】〔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尺亮切,音厰。《說文》導也。《玉篇》禮記曰:一唱而三歎。○按《樂記》今本作倡。又《廣韻》發歌也。《廣韻》亦作誯。《集韻》亦作昌。

【浅浅】1.水不深貌。宋梅尧臣《和资政湖亭杂咏·稻畦》:“浅浅碧水平,青青稻苗长。”宋王安石《与微之同赋梅花》诗之三:“浅浅池塘短短墙,年年为尔惜流芳。”2.浅短;低矮。唐温庭筠《春野行》:“草浅浅,春如翦。”《再生缘》第二一回:“檐草春生青浅浅,瓶花吐艷媚娟娟。”3.微微;淡淡。唐方干《牡丹》诗:“花分浅浅臙脂脸,叶堕殷殷腻粉腮。”宋王安石《石竹花》诗之二:“春归幽谷始成丛,地面劳敷浅浅红。”元吴龙翰《草堂》诗:“苍烟落日草堂深,浅浅寒侵白玉簪。”郭澄清《大刀记》第十一章:“永生浅浅一笑,‘我不算一个?’”4.

【斟】《廣韻》職深切《集韻》《韻會》《正韻》諸深切,音針。《說文》勺也。《楚辭·天問》彭鏗斟雉帝何饗。《註》斟,勺也。又《周語》而後王斟酌也。《註》斟,取也。又《後漢·馮衍傳》意斟愖而不澹。《註》斟愖,猶遲疑也。又《揚子·方言》斟,益也。《註》言斟酌而益之。又《玉篇》計也。又國名。《左傳·襄四年》滅斟灌及斟尋氏。《註》二國,夏同姓諸侯,仲康之子。又姓。《姓氏急就篇》漢博士斟尚。

【商调】河西后庭花其它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