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舍三经夕释义


【传舍】1.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战国策·魏策四》:“令鼻之入秦之传舍,舍不足以舍之。”《三国志·魏志·陈群传》:“昔刘备自成都至白水,多作传舍,兴费人役。”元萨都剌《金陵道中题沉氏壁》诗:“万里关河成传舍,五更风雨忆吾庐。”清钱陆灿《周亮工墓志铭》:“三仕三已,如传舍接淅,不及有所裨益。”2.借指今旅馆、饭店。郁达夫《抵槟城后见有饭店名杭州者吟成一绝》:“故园归去已无家,传舍名留炎海涯。”

【三经】1.谓天时、地利、人和。《管子·版法》:“凡将立事,正彼天植,风雨无违,远近高下,各得其嗣。三经既飭,君乃有国。”郭沫若集校:“三经,谓天时、地利、人和。‘正彼天植’,地利也;‘风雨无违’,天时也;‘远近高下各得其嗣’,人和也。”2.儒家的三部经书。指《易》、《诗》、《春秋》。《汉书·五行志下之下》:“是故圣人重之,载于三经。”颜师古注:“谓《易》、《诗》、《春秋》。”3.儒家的三部经书。指《诗》、《书》、《周礼》。王安石曾撰《毛诗义》、《尚书义》、《周官新义》,合称《三经新义》。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制

【夕】《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祥易切,音席。晨之對,暮也。《尚書·大傳》歲之夕,月之夕,日之夕,謂臘爲歲夕,晦爲月夕,日入爲日夕也。《詩·小雅》以永今夕。又朝見曰朝,夕見曰夕。《晉語》平公射鷃不死,使豎襄搏之,失。公怒,將殺之,叔向聞之夕。《註》夕見于朝以諫也。又七夕。《齊諧記》桂陽武丁有仙道,謂弟曰:七月七夕,織女當渡河暫詣牽牛。《荆楚歲時記》七夕,婦女結綵樓,瓜果庭中,穿七孔針以乞巧。柳宗元有乞巧文。又官名。夕郞,漢制,給事黃門之職。又地名。《左傳·莊十九年》楚子卒,鬻拳葬諸夕室。又山名。《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