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忝承明召释义


【臣】〔古文〕《唐韻》植鄰切《集韻》《韻會》丞眞切,音辰。事人之稱。《說文》臣,牽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白虎通》臣者,纏也,勵志自堅固也。《廣韻》伏也。仕於公曰臣,任於家曰僕。《易·序卦》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詩·小雅》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又《前漢·王陵傳》陳平謝曰:主臣。《註》文穎曰:惶恐之辭,猶今言死罪。晉灼曰:主,擊也。臣,服也。言其擊服。惶恐之辭。《通雅》發語敬謝之辭,猶主在上,臣在下,自然敬恐也。又姓。《奇姓通》唐臣悅,著平陳紀。又《韻補》叶音禪。《道藏歌》躋景西那東,肆覲善因

【忝】《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點切,音餂。《說文》辱也。《書·堯典》否德忝帝位。《詩·小雅》無忝爾所生。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念切,音舚。義同。

【承明】1.古代天子左右路寝称承明,因承接明堂之后,故称。汉刘向《说苑·修文》:“守文之君之寝曰左右之路寝,谓之承明何?曰:承乎明堂之后者也。”2.即承明庐。《汉书·翼奉传》:“未央宫又无高门、武臺、麒麟、凤皇、白虎、玉堂、金华之殿,独有前殿、曲臺、渐臺、宣室、承明耳。”南朝梁元帝《去丹阳尹荆州》诗:“驂驾乘駟马,謁帝朝承明。”宋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词:“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参见“承明庐”。

【召】《唐韻》直少切《集韻》《韻會》《正韻》直笑切,潮去聲。《說文》評也。《王逸曰》以手曰招,以言曰召。《書·甘誓》大戰于甘,乃召六卿。《詩·齊風》自公召之。《禮·曲禮》父召,無諾唯而起。又《廣韻》《正韻》實照切《集韻》《韻會》時照切,同邵。《廣韻》邑名。《詩序》甘棠,美召伯也。《箋》召伯,姬姓,名奭,食邑于召。又姓。《廣韻》召公之後。《前漢·循吏傳》召信臣,九江壽春人。《氏族博考》春秋召與邵一氏,後分爲二,汝南安陽之族皆从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