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茫眺千里释义


【苍茫】无边的样子。晋潘岳《哀永逝文》:“视天日兮苍茫,面邑里兮萧散。”唐杨炯《登秘书省阁诗》序:“林野苍茫,青天高而九州迥。”明沉鲸《双珠记·月下相逢》:“猿啸暮天长,景色凄凉,盘迴百里路苍茫。”刘白羽《日出》:“人们不难想象,那雄浑的天穹,苍茫的大海,从黎明前的沉沉暗夜里,升起第一线曙光,燃起第一支火炬,这该是何等壮观。”2.模糊不清的样子。南朝梁沉约《夕行闻夜鹤》诗:“海上多云雾,苍茫失洲屿。”唐王昌龄《沙苑南渡头》诗:“蓬隔苍茫雨,波连演漾田。”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张鸿渐》:“悵立少时,闻村犬鸣吠,苍茫中

【眺】《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弔切,音糶。《說文》目不正也。《潘岳·射雉賦》邪眺旁剔。《註》視瞻不正,常驚惕也。又《玉篇》眺望也。《類篇》遠視也。《禮·月令》可以遠眺望。又臺名。《三輔黃圖》影蛾池,一曰眺蟾臺。又《集韻》《正韻》土了切《韻會》吐了切,糶上聲。義同。 或作覜。

【千里】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后汉书·公孙瓒传》:“今吾诸营楼樐千里,积谷三百万斛,食此足以待天下之变。”唐孟郊《喜雨》诗:“朝见一片云,暮成千里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