簿责侵诬属军吏释义


【簿责】文书所列罪状逐一责问。《汉书·张汤传》:“上以汤怀诈面欺,使使八辈簿责汤。”颜师古注:“以文簿次第一一责之。”《隋书·元孝矩传》:“使者簿责褒曰:‘何故利金而捨盗也?’”《资治通鉴·汉哀帝建平元年》:“尚书簿责由擅去状,由恐,因诬言中山太后祝诅上及傅太后。”王闿运《黄淳熙传》:“淳熙既屡以伉直见疾,因此发愤称疾不出,藩司遂簿责稽考。”汉

【侵】《唐韻》《正韻》七林切《集韻》《韻會》千尋切,音駸。《說文》漸進也。又朘削也。《春秋·胡傳》聲罪緻討曰伐,潛師掠境曰侵。又《周禮·大司馬》負固不服則侵之。又侵尋。《史記·武帝紀》天子始巡郡縣,侵尋於泰山。《封禪書》作浸尋。《郊祀志》作寢尋。義同。又歲凶。《穀梁傳·襄二十四年》五穀不登,謂之大侵。《韓詩外傳》一穀不升曰歉,二穀不升曰饑,三穀不升曰饉,四穀不升曰荒,五穀不升曰大侵。又姓。《三輔決錄》有侵恭。又《正韻》七稔切,音寢。貌不揚也。《前漢·田蚡傳》貌侵。《註》師古曰:短小曰侵。亦作寢。

【诬】《唐韻》武扶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音無。《說文》加也。《徐曰》以無爲有也。《玉篇》欺罔也。《廣韻》誣,枉也。《正韻》詐也,衊也,謗也。《易·繫辭》誣善之人其辭游。《疏》誣罔善人,其辭虛漫。《禮·表記》故其受祿不誣。《註》不信曰誣。《周語》其矯誣。《註》加罪無辜曰誣。《荀子·大略篇》不能而居之,誣也。又《讀書通》通作憮。《論語》君子之道焉,可誣也。《前漢·薛宣傳》引作憮。《晉灼註》憮同誣。 《篇韻》譌作誈。

【属】《正字通》俗屬字。(屬)《廣韻》《集韻》之欲切《韻會》朱玉切,音燭。《說文》連也。从尾蜀聲。《徐曰》屬,相連續,若尾之在體,故从尾。《廣韻》聚也,會也。《周禮·州長》正月之吉,各屬其州之民而讀灋。註屬聚也。《孟子》乃屬其耆老而告之。又托也,付也。《左傳·隱三年》宋穆公疾,召大司馬孔父,而屬殤公焉。《史記·留侯世家》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又恭也。《禮·禮器》屬屬乎其忠也。《註》屬屬,恭貌。又續也。《史記·信陵君傳》平原君使者,冠蓋相屬於魏。又《晉語》必屬怨焉。《註》屬,結也。又足也。《左傳·昭二

【军吏】泛指军中的将帅官佐。《周礼·夏官·大司马》:“诸侯载旂,军吏载旗。”郑玄注:“军吏,诸军帅也。”贾公彦疏:“亦谓从军将至下伍长皆是军吏也。”《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初,王莽徵天下能为兵法者六十三家数百人,并以为军吏。”清魏源《<圣武记>叙》:“无一政能申军法,则佚民玩;无一材堪充军吏,则敖民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