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瘠且瘥释义


【不为】1.不做;不干。《诗·卫风·淇奥》:“善戏謔矣,不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宋曾巩《寄欧阳舍人书》:“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铭始不实。”2.谓收成不好。《墨子·杂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备湛旱、岁不为。”王念孙《读书杂志·墨子六》:“‘岁不为’,犹《玉藻》言年不顺成也。”《淮南子·本经训》:“是故上下离心,气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为。”高诱注:“不为,不成也。”3.不算,不是。南朝宋颜延之《

【瘠】〔古文〕《廣韻》《集韻》《韻會》秦昔切,音籍。《說文》瘦也。本作膌。今作瘠。《廣韻》病也。《易·說卦》乾爲瘠馬。《疏》瘠馬,骨多也。《左傳·襄二十九年》何必瘠魯以肥。《書·微子》多瘠罔詔。《傳》紂故使民多瘠病,而無詔救之者。又《禮·樂記》使其曲直繁瘠,廉肉節奏,足以感動人之善心而已矣。《疏》瘠謂省約。又姓。又音漬。《前漢·食貨志》故堯有九年之水,湯有七年之旱,而國亡捐瘠者,以畜積多而備先具也。《註》孟康曰:肉腐爲瘠。蘇林曰:瘠,音漬。師古曰:瘠,瘦病也。言無相棄捐而瘦病者耳,不當音漬也。又或作胔。《前漢·

【且】〔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淺野切《正韻》七野切,音跙。借曰之辭。《論語》且予之類是也。又未定之辭。《禮·檀弓》曾子曰:祖者,且也。且胡爲其不可以反宿。又又也。《詩·小雅》君子有酒,多且旨。又此也。《詩·周頌》匪且有且。《傳》非獨此處有此稼穡之事也。又姑且也。《詩·唐風》且以喜樂。又將也。《史記·項羽紀》范增謂項莊曰:若屬且爲所鹵。又苟且也。《莊子·庚桑楚》老子語南榮趎曰:與物且者,其身不容,焉能容人。《註》且者,姑與物爲雷同,而志不在也。又姓。宋且謹修,明且。俗誤讀苴。又通作俎。薦牲具。祭祀燕饗用之

【瘥】《唐韻》才他切《集韻》《韻會》《正韻》才何切,坐平聲。《說文》瘉也。《廣韻》病也。《詩·小雅》天方薦瘥。《傳》瘥,病也。《左傳·昭十九年》寡君之二三臣札瘥夭昏。《註》小疫曰瘥。又《廣韻》子邪切《集韻》咨邪切,音。義同。又《唐韻》《集韻》《正韻》楚懈切,音衩。《玉篇》疾愈也。《博雅》瘥,癒也。又《集韻》楚嫁切,音汊。義同。 本作。漢典考證:〔《左傳·昭十七年》寡君之二三臣札瘥夭昏。〕 謹照原文十七年改十九年。 考證:〔《左傳·昭十七年》寡君之二三臣札瘥夭昏。〕 謹照原文十七年改十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