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肯换金章释义


【不肯】不同意;不接受。《穀梁传·宣公四年》:“公及齐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唐韩愈《汴州乱》诗之二:“庙堂不肯用干戈,呜呼奈汝母子何!”茅盾《陀螺》:“他的太太有痨病,将来你不是正夫人!干吗你不肯?”

【换】《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玩切,音逭。讀若完去聲。《說文》易也。《晉書·阮孚傳》嘗以金貂換酒。又《前漢·敘傳》項氏畔換。《註》孟康曰:畔,反也。換,易也。師古曰:畔換,强恣貌。猶言跋扈也。《左思·魏都賦》雲散叛換。《註》叛換,猶恣睢也。《集韻》作愌。又于眷切,音院。《蘇轍·送孫提詩》依依東軒竹,凜凜故人面。詔書遂公私,使節許新換。从手从側人从穴从廾。俗作换,非。漢典考證:〔《左思·魏都賦》雲散叛換。《註》換,猶恣睢也。〕 謹照原文註下增叛字。 考證:〔《左思·魏都賦》雲散叛換。《註》換,猶恣睢也。

【金章】1.金质的官印。一说,铜印。因以指代官宦仕途。南朝宋鲍照《建除》诗:“开壤袭朱紱,左右佩金章。”钱振伦注引《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注:“金章,铜印也。”唐杜甫《陪柏中丞观宴将士》诗之一:“无私齐綺饌,久坐密金章。”仇兆鳌注:“金章,金印也。”宋柳永《玉楼春》词:“星闈上笏金章贵。重委外臺疏近侍。”清蒋士铨《桂林霜·告变》:“愧不能麟符倒用搜奸党,只好死抱金章瘗北邙。”2.古代高级官员的官服。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上:“﹝鱼朝恩﹞翌日於上前奏曰:‘臣幼男令徽位处众僚之下,愿陛下特赐金章以超其等。’上未及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