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两岸释义


【不拘】1.不拘泥;不计较;不限制。《庄子·渔父》:“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於俗。”成玄英疏:“不拘束於俗礼也。”宋苏轼《放榜后论贡举合行事宜》:“欲乞特赐指挥,今后差试官,不拘经义诗赋,专务选择有词学之人。”清严有禧《漱华随笔·殿试》:“旧制殿试,皆有黜落,临时请旨,不拘数目。”冰心《寄小读者》二一:“去国后在学校中,病院里,与同伴谈笑,也有极不拘之时,只是终不能痴傻到绝不用点思想的地步。”2.不论;不管。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五:“想夫人处必有佳饌,烦汝敬謁,不拘多寡,以疗宿飢,可乎?”《红楼梦》第十回:“

【两】〔古文〕《唐韻》《正韻》良獎切《集韻》《韻會》里養切,良上聲。《說文》再也。《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又《玉篇》匹耦也。《周禮·天官·大宰之職》以九兩繫邦國之民。《註》兩猶耦也,所以協耦萬民,聯繫不散,有九事也。又《韻會》匹也。《左傳·閔二年》重錦三十兩。《註》三十匹也。又車數曰兩。《後漢·吳祐傳》載之兼兩。《註》車有兩輪,故稱兩。又《玉篇》二十四銖爲兩。又《雞林類事》四十曰麻兩。又《史記·平準書》更鑄四銖錢,其文爲半兩。又《南史·齊和帝紀》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名曰假兩。又《唐韻》《集韻》《韻會》力讓

【岸】《唐韻》五旰切《集韻》魚旰切《韻會》疑旰切《正韻》魚幹切,音犴。《說文》水厓而高者。《爾雅·釋地》望厓洒而高岸。《註》厓峻而水深曰岸。《詩·衞風》淇則有岸。《小雅》高岸爲谷。又階也。《張衡·西京賦》襄岸夷塗。《註》襄,高也。岸,殿階也。又魁岸,雄傑也。《前漢·江充傳》爲人魁岸。《註》岸者,有廉稜如崖岸形。《唐書·宦者傳》仇士良以李石稜稜有風岸深忌之。又道岸。《詩·大雅》誕先登于岸。《註》道之極至處也。又露額曰岸。《後漢·馬援傳》帝岸幘見援。又獄名。《詩·小雅》宜岸宜獄。《註》鄕亭之繫曰岸,朝廷曰獄。韓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