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盆面水浆底释义


【玻璃】亦作“玻瓈”。1.古为玉名,亦称水玉,或以为即水晶。今指一种质地硬而脆的透明物体。一般玻璃是用含石英的砂子、石灰石、纯碱等混合后,在高温下熔化,成型,冷却后制成。《太平广记》卷八一引《梁四公记》:“扶南大舶从西天竺国来,卖碧玻璃镜,内外皎洁……置五色物于其上,向明视之,不见其质。”《新唐书·西域传下·吐火罗》:“劫者,居葱岭中……武德二年,遣使者献宝带,玻瓈、水精杯。”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二·玻璃》:“本作‘颇黎’。颇黎,国名也。其莹如水,其坚如玉,故名水玉,与水精同名。”又﹝集解﹞引陈藏器曰:“玻璃

【盆】《唐韻》《集韻》步奔切《韻會》《正韻》蒲奔切,坌平聲。《說文》盎也。《廣韻》瓦器。《揚子·方言》自關而西,盎或謂之盆。《禮·禮器》盛於盆。《周禮·冬官考工記》陶人爲盆,實二鬴。又《史記·藺相如傳》竊聞秦王善爲秦聲,請奉盆缻以相娛樂。《註》盛酒瓦器,秦人鼓之以節歌也。又《前漢·食貨志》募民煑鹽官與牢盆。《註》牢,價値。盆,煑鹽器。又《汲冢周書》堂後東北爲赤奕焉,浴盆在其中。又《苟子富國篇》土生五穀,人善治之,則畝數盆。《註》當時以盆爲量也。又《釋文》淹也。《禮·祭義》夫人繅三盆手。《註》置繭盆中,以手三次淹

【水浆】1.指饮料或流质食物。《礼记·檀弓上》:“故君子之执亲之丧也,水浆不入於口者三日,杖,而后能起。”宋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二书》:“某土之民,避旱暵饥饉与征赋徭役之事,将徙占他郡,覬得水浆、藜糗,窃活旦暮。”清戴名世《郭烈妇传》:“翰拮据丧事,以劳致疾;烈妇知翰不起,水浆不入口者累日。”2.泛指液体、汁液。《庄子·逍遥游》:“魏王貽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唐白居易《琵琶行》:“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孙犁《白洋淀纪事·正月》:“水桃树的嫩皮已经发紫,有一层绿色的水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