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历应千龄之运释义


【宝历】”。亦作“宝歷”。指国祚;皇位。《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晋朝飨乐章》:“椒觴再献,寳歷万年。”《梁书·武帝纪上》:“虽宝历重升,明命有绍,而独夫丑纵,方煽京邑。”《魏书·世宗纪》:“朕幼承宝历,艰忧在疚,庶事不亲,风化未洽。”唐欧阳詹《回鸾赋》:“应千年之宝歷,承八圣之重光。”明梅鼎祚《玉合记·赐完》:“玉佩朝元,宝历迎祥。”

【应】《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於陵切,音膺。《說文》當也。从心聲。《徐曰》,鷹字也。本作,今作應。又料度辭也。《唐詩》應須,祇應,皆是也。又《周語》其叔父實應且憎。《註》猶受也。又國名。《括地志》故應城,因應山爲名,在汝州葉縣。又姓。出南頓,本周武王後。《左傳·僖二十四年》邗晉應韓,武之穆也。漢有應曜,與四皓偕隱,曜獨不出,八代孫應劭,集解漢書。又通作膺。《書·武成》誕膺天命。《註》當也。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於證切,音譍。《集韻》答也。《廣韻》物相應也。《易·咸卦》二氣感應以相與。又樂名。

【千龄】1.犹千年、千岁。极言时间久长。《晋书·礼志上》:“方今天地更始,万物权舆,荡近世之流弊,创千龄之英范。”唐张九龄《奉和圣制登封礼毕洛城酺宴》诗:“运与千龄合,欢将万国同。”2.用作祝寿之语。《天雨花》第二十回:“当时同到书房去,千龄寿麵用完成。”

【之】〔古文〕《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氣,則無不之也。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又變也。《

【运】《集韻》羽粉切,音抎。走貌。(運)〔古文〕《廣韻》《正韻》禹慍切《集韻》《韻會》王問切,音韻。《玉篇》轉也,動也。《正韻》行也,用也。《易·繫辭》日月運行。《書·大禹謨》帝德廣運。《註》行之不息也。《禮·少儀》君子欠伸運笏。《註》運,動也。又《說文》移徙也。《廣韻》轉輸也。《後漢·百官志》尉曹主卒徒轉運事。又《正韻》天造曰運。《渾天儀》天運如車轂。又《韻會》五運,五行氣化流轉之名。又運祚,曆數也。《史記·高帝贊》漢承堯運。又《集韻》地南北謂之運。《越語》廣運百里。註:遠行賦東西爲廣,南北爲運。又叶于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