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想匡庐释义


【瀑布】从悬崖或河床纵断面陡坡处倾泻下的水流。远看如挂着的白布。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漯水》:“瀑布飞梁,悬河注壑,漰湍十许丈。”宋苏轼《舟中听大人弹琴》诗:“风松瀑布已清絶,更爱玉珮声琅璫。”《水浒传》第一回:“瀑布斜飞,藤萝倒掛。”魏巍《东方》第四部第十一章:“霍然,一个炮弹落在近处,激起的水柱像瀑布一般劈头盖脸地打下来,灌到人们的脖子里。”

【想】《廣韻》《正韻》悉兩切《集韻》《韻會》寫兩切,音鯗。《說文》冀思也。註希冀而思之也。《後漢·王霸傳》夢想賢士。《晉書·謝安傳》悠然遐想。又《增韻》意之也。物未至而意之也。又《周禮·春官》眡祲掌十輝之灋,以觀妖祥,辨吉凶。十曰想。《註》鄭司農云:想者,輝光也。鄭康成曰:想雜氣有所似,可形想也。《六書精薀》心有所欲而思也。字意从心从相,言有所著也。

【匡庐】指江西的庐山。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后汉书·郡国志四·庐江郡》“寻阳南有九江,东合为大江”刘昭注引南朝宋慧远《庐山记略》:“有匡俗先生者,出殷周之际,隐遯潜居其下,受道於仙人而共岭,时谓所止为仙人之庐而命焉。”唐白居易《草堂记》:“匡庐奇秀,甲天下山。”明吴国伦《鄱阳湖》诗:“欲向匡庐卧白云,宫亭水色昼氤氲。”鲁迅《热风·估<学衡>》:“匡庐峨眉,山也,则曰纪游,采硫访碑,务也,则曰日记。”林伯渠《庐山即景步董老初游庐山韵》:“匡庐胜境都争识,流水高山特逞奇。”参见“匡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