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胎进出明月珠释义


【蚌】《唐韻》《集韻》《正韻》步項切,音棒。《說文》蜃屬。《爾雅·釋魚》蚌含漿。《本草》生江漢渠瀆閒,殼堪爲粉。《呂氏春秋》月望,則蚌蛤實。《左思·吳都賦》蚌蛤珠胎,與月虧全。《拾遺記》隂泉在寒山之北,有黑蚌飛翔來去。又《正韻》蒲浪切,傍去聲。義同。又《唐韻古音》步孔切《郭璞·山海經·歐絲野贊》女子鮫人。體近蠶蚌。出珠匪甲,吐絲匪蛹。化出無方,物豈有種。又《集韻》白猛切,音。與蠯通。又敷容切,音丰。與蜂通。 或作蜯、蛖。

【胎】《唐韻》土來切《集韻》《韻會》《正韻》湯來切,音台。《說文》婦孕三月也。从肉,台,意兼聲。《廣韻》始也。《增韻》凡孕而未生,皆曰胎。《爾雅·釋詁》胎,始也。《註》胚胎未成,亦物之始也。《博雅》人三月而胎。《史記·律書》營室者,主營胎。又獸亦謂之胎。《禮·王制》不殺胎。《史記·樂書》胎生者不殰。《註》胎生,獸也。又珠亦謂之胎。《前漢·揚雄傳》剖明月之珠胎。《註》珠在蛤中,若懷姙然,故謂之胎也。又逃也。《揚子·方言》胎,逃也。《註》謂逃叛也。又《韻補》叶音怡。《漢樂章》衆庶熙熙,施及夭胎。羣生啿啿,受春之祺。

【进出】进来和出去。茅盾《子夜》十三:“竹门呀呀地发喊,每一声是一个进出的人。”沈从文《边城》二:“终日大门必敞开着,常有穿青羽缎马褂的船主与毛手毛脚的水手进出。”2.出入;不一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一回:“我算了两天帐目,没甚大进出,不过核对了几条出来,叫亮臣再算。”汉

【明月珠】光珠。因珠光晶莹似月光,故名。《史记·李斯列传》:“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唐韩愈《别赵子》诗:“婆娑海水南,簸弄明月珠。”《新唐书·西域传下·拂菻》:“土多金、银、夜光璧、明月珠、大贝、车渠、码碯、木难、孔翠、虎魄。”参见“明月”。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