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野老太支离释义


【白云】1.白色的云。《诗·小雅·白华》:“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庄子·天地》:“乘彼白云,至於帝乡。”《史记·封禅书》:“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唐苏颋《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文汇报》1983.10.12:“《蓬莱导游图》有幅照片,蓝天之下,白云之上,嵌着蓬莱阁主要建筑,似仙山又似蜃楼。”2.黄帝时掌刑狱之官。后用作刑官的别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黄帝云师云名”颜师古注引汉应劭曰:“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縉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

【野老】。南朝梁丘迟《旦发渔浦潭》诗:“村童忽相聚,野老时一望。”唐杜甫《哀江头》诗:“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鲁迅《坟·论雷峰塔的倒掉》:“凡有田夫野老,蚕妇村氓……可有谁不为白娘娘抱不平,不怪法海太多事的?”

【太】《集韻》他蓋切,音汰。與大泰同。《說文》滑也。一曰大也,通也。○按經史太字俱作大。如大極、大初、大素、大室、大、大廟、大學及官名大師、大宰之類。又作泰,如泰卦、泰壇、泰誓、泰春、泰夏、泰秋、泰冬之類。范氏撰《後漢書》父名泰,避家諱,攺从太。毛氏韻增,經史古太字無點,後人加點以別小大之大,非。《字彙》引之,失考。又姓。文王四友太顚之後。見《統譜》。又叶力至切,音利。《歐陽修·祭龍文》宜安爾居,靜以養智。冬雪春雨,其多已太。又《集韻》他達切,音獺。太末,漢縣名。在會稽西南。 亦作太。

【支离】分散;分裂。《左传·哀公二十五年》:“公为支离之卒,因祝史挥以侵卫。”杜预注:“支离,陈名。”竹添光鸿会笺:“支离,分散也,盖分为数队以误敌。”《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捷猎鳞集,支离分赴。”李善注:“支离,分散貌。”唐元稹《蛮子朝》诗:“部落支离君长贱,比诸夷狄为幽冗。”前蜀韦庄《秦妇吟》:“忽看庭际刀刃鸣,身首支离在俄顷。”2.繁琐杂乱。汉扬雄《法言·五百》:“或问:‘天地简易而法之,何《五经》之支离?’曰:‘支离盖其所以为简易也。’”汪荣宝义疏:“支离、支繚,皆繁多歧出之意。”金王若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