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古籍
> 唐律疏議-(唐)長孫無忌 等編修
古籍列表页-吴江诗词网
唐律疏議目录:
故唐律疏議卷第一名例 凡七條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名例 凡一十一條
故唐律疏議卷第三名例 凡一十條
故唐律疏議卷第四名例 凡八條
故唐律疏議卷第五名例 凡八條
故唐律疏議卷第六名例 凡一十三條
故唐律疏議卷第七衛禁 凡一十八條
故唐律疏議卷第八衛禁 凡一十五條
故唐律疏議卷第九職制 凡二十三條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職制 凡一十九條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一職制 凡一十七條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二戶婚 凡一十四條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三戶婚 凡一十八條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四戶婚 凡一十四條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五廄庫 凡二十八條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六擅興 凡二十四條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七賊盜 凡一十三條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八賊盜 凡九條
故唐律疏議卷第十九賊盜 凡一十七條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賊盜 凡一十五條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一鬥訟 凡一十五條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二鬥訟 凡一十六條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三鬥訟 凡一十三條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四鬥訟 凡一十六條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五詐偽 凡二十七條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六雜律 凡三十四條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七雜律 凡二十八條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八捕亡 凡一十八條
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九斷獄 凡一十四條
故唐律疏議卷第三十斷獄 凡二十條
進律疏表
律音義
唐律釋文唐律釋文序
卷第一名例
卷第二名例
卷第三名例
卷第四名例
卷第五名例
卷第六名例
卷第七衛禁
卷第八衛禁
卷第九職制
卷第十職制
卷第十一職制
卷第十二戶婚
卷第十三戶婚
卷第十四戶婚
卷第十五廄庫
卷第十六擅興
卷第十七賊盜
卷第十八賊盜
卷第十九賊盜
卷第二十賊盜
卷第二十二鬥訟
卷第二十三鬥訟
卷第二十四鬥訟
卷第二十五詐偽
卷第二十六雜律
卷第二十七雜律
卷第二十八捕亡
卷第二十九斷獄
卷第三十斷獄
唐律疏義序(柳贇)
唐律疏義序(勵廷儀)
重刻故唐律疏議序
重刻唐律疏議序(沈家本)
跋(顧廣圻)
滂喜齋藏書記
跋(張元濟)
四庫全書總目唐律疏議提要
卷第八衛禁
瞎一目
上黑八切。
溝瀆
上音勾。下音毒。瀉水為溝。又云,穴為竇。今云從溝瀆而出者,于義不穩。何者?且通澗者名溪,大于溪者名江,大于江者名河,大于河者名瀆,大于瀆者名海。�
...更多
卷第九職制
典憲
訓法則也。
負殿
丁練切。有過曾經批罰,謂之負殿。
大祀
按禮,王者為百神主,故冬至于北郊圓丘以祭天,夏至于南郊方丘以祭地,又四季祭宗廟。
神州
即崑崙山也�
...更多
卷第十職制
複
音福。謂重名也。
事非一緒〔六八〕
諸事非一端也。
言原
謂言議其犯而放之也。
勿原
謂不原,議而不放也。
昊天莫報
春為昊天,秋為旻天。〔六九〕天色玄冥�
...更多
卷第十一職制
導德
導訓引。謂將此德義,引納人民之為善也。民知為善之樂,即謂之善政;善政既成,則不加刑戮而民自無犯也。
齊禮
謂能使在下者齊知禮讓。
移風易俗
謂此邦之民,舊多薄惡�
...更多
卷第十二戶婚
黔庶
上其廉切。訓黑。秦喚為黔首。庶訓眾也。黔庶,即萬民也。
丁黃〔七三〕
按禮,壯為丁,幼為黃,衰為老。說者謂,老之與幼,膚髮皆黃色,氣力尚劣,故不任用,只是而捨之,故�
...更多
卷第十三戶婚
畝
音母。按周禮云,六尺為步,步百為畝,畝百為夫,夫三為屋,屋十為通,通十為成,成方一里,為田百畝,一夫治之也。
墾闢
上古很切。下皮亦切。田作耕開破也。
貿
莫侯切�
...更多
卷第十四戶婚
受姓命氏
古者,因官受姓名,能養馬者為司馬,若掌倉有功為倉氏,若封于唐謂之唐氏,居于范邑即為范氏。如此之類稍多,不可概舉也。
寖
子鴆切。寖遠,〔八四〕猶久遠也。
魯
...更多
卷第十五廄庫
遊牝
音臏。謂三月春分時放畜,使相配,令牝牡相會以生駒犢也。
飼
音似。
廄
音救。養馬舍也。
羖
音古。羊無角者,名為羖。
馱
唐佐切。以牛馬載物為馱。
...更多
卷第十六擅興
魚符
符,信也。謂鑄銅魚於符之上,然後分離為兩函,左者收於內,右者付所守之地。如以敕旨發兵,則使者執內之左邊,以來勘所守之地右邊,其文同,其形合,其驗是真敕旨也。其文不同,其�
...更多
卷第十七賊盜
人君與天地合德
按周易乾卦文言,大人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說者謂,天地以覆載為德,大人以恩育為德;日月以照臨為明,大人以聰察為明。
上祗寶命
祗訓恭。謂王者恭受上天�
...更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余怀
清·汪朴斋
明·冯可宾
(宋)謝希深
(清)文祥
宋·杨万里
陈天华
清·魏秀仁
明·吴殳
明·冒襄
唐·海云
清·陈淑均
(明) 孙允中
清·刘衡
清·吴砚丞
春秋齐·管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