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古籍
> 保婴撮要-未知
古籍列表页-吴江诗词网
保婴撮要目录:
简介
序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九
[卷九] 吐血
经曰∶清者为荣,浊者为卫,荣行脉中,卫行脉外。盖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故能入于脉。夫荣者,阴血也,所主在心,统化在脾,藏内在
...更多
卷十
[卷十] 自汗
自汗者,汗无时而自出也。经曰∶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又云∶阴虚而阳必
...更多
卷十一
[卷十一] 肿疡
肿疡者,以疮疡未溃而言也。经云∶形伤痛,气伤肿。又云∶荣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皆因禀受胎毒,或乳母膏粱浓味,七情阴火,或儿食炙甘美积毒,气
...更多
卷十二
[卷十二] 疔疮
诸疮惟疔毒为甚,而杀人亦速。古云∶疔有十三种,种各不同,内三十六疔,满其数即不可救。亦有不满其数而死者,乃毒瓦斯走散故也。若痘毒染人,发于�
...更多
卷十三
[卷十三] 喉痹
(附五脏虚羸传变喉间内溃,或鼻中垂出息肉,或鼻外患疮)一小儿喉痹,因膏粱积热,或禀赋有热,或乳母七情之火,饮食之毒,当分其邪蓄表里,与症之轻重,经之
...更多
卷十四
[卷十四] 肺痈肺痿
齐氏云∶肺痈肺痿,因脾肺气虚,腠理不密,外邪所乘;或母食辛辣浓味,遗热于儿;或儿有病过于汗下,内亡津液,虚火烁肺;或服克伐之药,亏损脾胃,�
...更多
卷十五
[卷十五] 作痛不止
疮疡作痛,当审邪之所在,症之所因。如寒热而痛,邪在表也,用人参败毒散。便秘而痛,邪在里也,用内疏黄连汤。肿而痛,血凝滞也,用仙方活命饮。作脓
...更多
卷十六
[卷十六] 跌仆外伤
伤损之症,若色赤肿痛而血出不止者,肝心内热也,用柴胡栀子散。色白不痛而血出不止者,脾肺气虚也,用补中益气汤。漫肿不消者,元气虚弱也,用五味异
...更多
卷十七
[卷十七] 痘疹受病之由
痘疹之由,因儿在胎,食母五脏血秽,伏于命门,或至天行时气,或惊骇跌扑,或饮食所伤,因而发之,状类伤寒。其症面燥腮赤,目胞亦赤,呵欠顿闷,
...更多
卷十八
[卷十八] 不靥闷乱哽气腹胀之症
陈文宿先生云∶痘疮十一日至十二日,当靥不靥,身热闷乱不宁,卧则哽气,腹胀泄泻,寒战切牙,急用异功散加木香、当归,以救阴阳表里助其
...更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唐芸洲
明·甄伟
清·黄世仲
唐·张又新
(清)天嘏
(清)梁章钜
清·张鉴瀛
(漢)孔鮒
金·张行简
清·浦琳
明·闻龙
明·蔡德清
(明)席书 编次,朱家相 增修
清·魏文中
清·李塨
清·周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