祚我神主释义


【祚】《廣韻》昨誤切《集韻》《韻會》存故切《正韻》靖故切,音胙。福也,祿也,位也。《詩·大雅》永錫祚胤。《註》祚,福祚。《左傳·宣三年》天祚明德。又歲也。《曹植·元會詩》初歲元祚。《晉書·王沉傳》彈琴詠典,以保年祚。

【我】〔古文〕《唐韻》五可切《集韻》《韻會》語可切,俄上聲。《說文》施身自謂也。《廣韻》已稱也。又稱父母國曰我,親之之詞。《春秋·隱八年》我人祊。又姓。古賢人,著書名我子。又《說文》或說我,頃頓也。○按頃頓,義與俄同。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存考。又《韻補》叶與之切,音台。《揚子·太經》出我入我,吉凶之魁。《註》我音如台小子之台。又叶阮古切,音五。《張衡·鮑德誄》業業學徒,童蒙求我。濟濟京河,實爲西魯。,篆文我。

【神主】1.百神之主。《书·咸有一德》:“监于万方,启迪有命,眷求一德,俾作神主。”孔传:“天求一德,使代桀为天地神祇之主。”蔡沉集传:“神主,百神之主。”《史记·夏本纪》:“於是天下皆宗禹之明度数声乐,为山川神主。”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一:“儿为五岳神主,厌於祷祠。”2.谓人民。《左传·襄公十八年》:“齐环怙恃其险,负其众庶,弃好背盟,陵虐神主。”杜预注:“神主,民也。谓数伐鲁,残民人。”3.古代为已死的君主、诸侯作的牌位,用木或石制成。《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大司徒邓禹入长安,遣府掾奉十一帝神主,纳於高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