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常餐日月精释义


【子午】1.指南北。古人以“子”为正北,以“午”为正南。唐苏颋《唐长安西明寺塔碑》:“揆阴阳之中,居子午之直,丛依观阁,层立殿堂。”《宋史·天文志一》:“南阳孔定製铜仪,有双规,规正距子午以象天;有横规,判仪之中以象地。”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若针之子午未定,舵之东西游移,则徘徊莫适,悵悵何之?”2.指夜半和正午。旧时计时法,以夜间十一时至一时为“子”时,以白昼十一时至一时为“午”时。唐吕岩《延寿》诗:“子午常餐日月精,玄关门户啟还扃。”3.见“子午谷”。

【常】《唐韻》市羊切《集韻》《韻會》辰羊切,音裳。《玉篇》恆也。《正韻》久也。《易·坤卦》後得主而有常。《繫辭》動靜有常。《詩·周頌》常于時夏。《箋》謂久長之功,於是夏而歌之。《朱傳》謂君臣父子之常道。又五常。《書·舜典愼徽五典傳》五典,五常之敎,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又《五品傳》五品,謂五常。《疏》此事可常行,乃爲五常耳。又神名。《荀子·九家易》兌爲常,西方之神也。又地名。《詩·魯頌》居常與許。《傳》常許,魯南鄙西鄙也。又州名。《隋書·地理志》毗陵郡平置常州。又山名。《前漢·地理志》常山郡。《註》恆山

【餐】《廣韻》七安切《集韻》《韻會》千安切,粲平聲。《說文》吞也。《詩·魏風》不素餐兮。《釋文》餐,七丹反。《說文》或从水作湌。《韻會》俗作飡。又飮饌曰餐。《前漢·高后紀》賜餐錢。《註》厨膳錢也。又《韓信傳》令其裨將傳餐。《註》服虔曰:立騎傳餐食也。如淳曰:小飯曰餐。師古曰:餐,古食字。千安反。又採也。《王儉褚淵》餐輿誦于丘里,瞻雅詠于京國。《註》採輿論,稱述其德也。又古通先。《古樂府·君子行》周公下白屋,吐哺不足餐。一沐三握髮,後世稱聖賢。又《集韻》蘇昆切,音孫。與飧同。餔也。《爾雅·釋言》粲,餐也。《釋文》

【日】〔古文〕《唐韻》《正韻》人質切《集韻》《韻會》入質切,音。《說文》實也。太陽之精不虧。《博雅》君象也。《釋名》日,實也,光明盛實也。《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又《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又《說卦》離爲火爲日。《周禮·天官·九註》日者天之明。《禮·祭義》日出於東。《史記·天官書註》日者,陽精之宗。《前漢·律歷志》日合於天統。《後漢·荀爽傳》在地爲火,在天爲日。《淮南子·天文訓》火氣之精者爲日。又《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又《洪範》五紀,三曰日。《傳》紀一日

【月精】1.神话传说中的月的精灵。亦借指月亮。《初学记》卷一引《淮南子》:“羿请不死之药於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之奔月,託身於月,是为蟾蠩,而为月精。”《汉书·叙传下》:“元后娠母,月精见表。”按,《元后传》:“初,李亲任政君(元后)在身,梦月入其怀。”2.月的精华。《黄庭内景经·高奔》“高奔日月吾上道”唐梁丘子注:“又《上清紫书》有吞月精之法:月初出时,西向叩齿十通,微呪月魂名。”《晋书·天文志上》:“又阳燧可以取火於日,而无取日於火之理,此则日精之生火明矣;方诸可以取水於月,而无取月於水之道,此则月精之生水了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