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明不言疲释义


【至明】明。《荀子·正论》:“天下者……至众也,非至明莫之能和。”《汉书·文帝纪》:“昔先王远施不求其报,望祀不祈其福,右贤左戚,先民后己,至明之极也。”宋叶适《国子祭酒李公墓志铭》:“尹言过矣。上至明,岂重逻轻尹哉!”2.以指贤明的君主。宋范仲淹《用天下心为心赋》:“至明在上,无远弗宾。”3.极光明。汉董仲舒《春秋繁露·观德》:“天出至明,众知类也,其伏无不炤也。”

【不言】1.不说。《书·说命上》:“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禀令。”晋孙绰《天台山赋》:“恣语乐以终日,等寂默於不言。”唐韩愈《秋怀诗》之九:“空堂黄昏暮,我坐默不言。”2.不依靠语言。谓以德政感化人民。《老子》:“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管子·心术上》:“故必知不言无为之事,然后知道之纪。”《南史·王俭传》:“所以得厝私怀,实由禀明公不言之化。”3.不料。唐宋之问《桂阳三日述怀》诗:“愚谓嬉游长似昔,不言流寓歘成今。”

【疲】《唐韻》符羈切《集韻》《韻會》《正韻》蒲麋切,音皮。《說文》勞力也。《玉篇》乏也。《增韻》倦也。《前漢·萬石君傳》慶慙不任職,上書曰:臣幸得待罪丞相,疲駑無以輔治。《後漢·光武紀》我自樂此,不為疲也。又《增韻》止也。又《管子·小匡篇》諸侯以疲馬犬羊為幣。《注》疲謂瘦也。又《集韻》或作罷。《左傳·成十六年》奸時以動,而疲民以逞。《釋文》疲,亦本作罷。又《類篇》章移切,音支。病也。 《類篇》或作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