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忍心安释义


【争】〔古文〕《唐韻》側莖切《集韻》甾耕切,音箏。《說文》引也。从。《徐鉉曰》音曳。二手而曳之,爭之道也。《廣韻》競也。《書·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又《玉篇》諫也。又訟也。《增韻》理也,辨也。《禮·曲禮》分爭辨訟,非禮不決。又姓。《正字通》印藪有爭不識,爭同。又《集韻》側逬切,箏去聲。義同。又《廣韻》本作諍,諫諍也,止也。《孝經·諫諍章》天子有爭臣七人。 《韻會》俗作争,非。漢典考證:〔《禮·曲禮》非理不決。〕 謹照原文非理改非禮。 考證:〔《禮·曲禮》非理不決。〕 謹

【忍心】狠心;昧着良心;硬着心肠。《诗·大雅·桑柔》:“惟彼忍心,是顾是復。”朱熹集传:“忍,残忍也。”清李渔《奈何天·闹封》:“边陲告急,司转运者,充耳不闻;赋役久逋,奉催徵者,忍心不顾。”柯岩《追赶太阳的人》六:“繁重的劳动压得妈妈伸不直腰,妈妈只好忍心地把他放在地头上。”2.耐心。唐白居易《酬皇甫十早春对雪见赠》诗:“忍心三两日,莫作破斋人。”老舍《四世同堂》十八:“他忍心的等着;他的钱像舞台上的名角似的,非敲敲锣鼓是不会出来的。”3.抑制心情。唐张鷟《游仙窟》:“余时把著手子,忍心不得。又咏曰:‘千思千肠

【安】《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寒切,案平聲。《說文》靜也,从女,在宀下。《廣韻》徐也,止也。《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註》安安,自然性之也。《益稷》安汝止。《註》謂止於至善也。又寧也,定也。《書·臯陶謨》在知人,在安民。《齊語》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又危之對也。《前漢·賈誼傳》置之安處則安,置之危處則危。又佚樂也。《禮·表記》君子莊敬日强,安肆日偸。《左傳·僖二十三年》懷與安實敗名。又《諡法》和好不爭曰安。又何也。《禮·檀弓》吾將安仰。《楚辭·天問》九天之際,安放安屬。又與焉同。《正字通》安之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