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觉岂无徒释义


【岂】《廣韻》袪俙切《集韻》《韻會》去幾切,音。《說文》還師振旅樂也。又欲也,登也。《徐曰》今借此爲語詞。《玉篇》安也,焉也。《廣韻》曾也。《增韻》非然之辭。《書·五子之歌》怨豈在明。《詩·召南》豈不夙夜。《傳》豈不,言有是也。又《集韻》《正韻》可亥切,音鎧。與凱愷通。軍勝之樂也。又樂也,和也。○按經傳凱歌、凱風、愷悌、樂愷皆借豈。古凱、愷、豈音義通,今分爲二。 《字彙》〈山下一〉从耑省。〈口下丷一〉从豆省。俗作山頭,非。《同文舉要》豈同剴,亦非。漢典考證:〔《說文》還師振樂也。〕 謹照原文振下增旅字。 考證:

【无徒】1.没有朋友;没有同伴。《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故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宋范仲淹《举彭乘自代状》:“﹝彭乘﹞博学不倦,孤立无徒,馆殿之中,独为淹久。”2.指无赖之辈。宋张齐贤《洛阳缙绅旧闻记·向中令徙义》:“某四海无徒,愿在左右。”元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没来由遇着无徒,使尽威权。”《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乐、韩暹又连名保奏无徒、部曲、巫医、走卒二百餘名,并为校尉、御史等官。”3.指无赖之行。《全元散曲·梧叶儿·嗔》:“怒纷纷心肠恶,气昂昂胆量粗,动不动撒无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