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堂前后画帘垂释义


【玉堂】1.玉饰的殿堂。亦为宫殿的美称。战国楚宋玉《风赋》:“然后倘佯中庭,北上玉堂,躋於罗帷,经於洞房,迺得为大王之风也。”《韩非子·守道》:“人主甘服於玉堂之中。”汉刘向《九叹·逢纷》:“芙蓉盖而菱华车兮,紫贝闕而玉堂。”晋孙绰《游天台山赋》:“朱阁玲瓏於林间,玉堂阴映於高隅。”2.汉宫殿名。《史记·孝武本纪》:“於是作建章宫……其南有玉堂、璧门、大鸟之属。”司马贞索隐引《汉武故事》:“玉堂基与未央前殿等,去地十二丈。”《东观汉记·孝冲皇帝纪》:“永嘉元年春正月,帝崩於玉堂前殿。”3.泛指宫殿。唐杜甫《进雕赋

【前后】1.用于空间,指事物的前边和后边。《书·冏命》:“惟予一人无良,实赖左右前后有位之士,匡其不及。”《左传·隐公九年》:“戎人之前遇覆者奔,祝聃逐之。衷戎师,前后击之,尽殪。”明陈继儒《珍珠船》卷四:“卢君一日见碧空澄澈,望见仙人乘鹤而过,别有数鹤飞在前后。”2.指一前一后。《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天色已明,只见山下两个人,前后走来。”郭沫若《革命春秋·北伐途次》六:“那儿前后有两间房间。”3.下边与上边。《礼记·玉藻》:“韠……天子直,公侯前后方,大夫前方,后挫角,士前后正。”郑玄注:“韠,以下为前,以

【帘】《廣韻》《正韻》力鹽切《集韻》《韻會》離鹽切,音廉。《廣韻》靑帘,酒家望子。《韻會》酒家幟。《韓非子·外儲說》宋人有沽酒者,懸幟甚高。《註》幟,卽帘也。亦謂酒旗。又《廣韻》士臻切《集韻》鋤臻切,音蓁。《廣韻》幕也。又《類篇》一叫切,音要。義同。(簾)《廣韻》《正韻》力鹽切《集韻》《韻會》離鹽切,音廉。編竹作幃簿也。《釋名》簾,廉也,自障蔽爲廉恥也。《禮緯》天子外屛,諸侯內屛,大夫以簾,士以帷。《前漢·王貢傳序》嚴君平卜筮于成都市,裁日閱數人,得百錢,足自養,則閉肆下簾。而授《老子》。又《韻會》籜名。

【垂】〔古文〕《唐韻》《集韻》是爲切,音甀。自上縋下。《易·大傳》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詩·小雅》垂帶而厲。又布也。《後漢·鄧禹傳》垂功名於竹帛。又同陲。堂之盡處近階者。《書·顧命》一人冕執戣,立于東垂。一人冕執瞿,立于西垂。《史記·袁盎傳》臣閒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又邊垂。《左傳·成十三年》虔劉我邊垂。《前漢·谷永傳》方今四垂宴然。又地名。《春秋·隱八年》宋公衞侯遇于垂。《註》垂,衞地,濟隂句陽縣東北有垂亭。《宣八年》仲遂卒于垂。《註》齊地。又《集韻》馳僞切,音縋。鄉名。在縣。又《集韻》樹僞切《正韻》殊僞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