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澧复安流释义


【沅】《唐韻》《集韻》愚袁切,音元。水名。《說文》水出牂牁故且蘭,東北入江。《山海經》沅水出象郡鐔城西。《註》象郡,今日南也。《尚書·日記》楚中九江,五曰沅江,出沅州西蠻界。《水經》沅水出牂牁且蘭縣,爲旁溝水,又東至鐔城縣爲沅。《楚辭·九歌》沅有芷兮澧有蘭。又州縣名。《廣輿記》屬湖廣辰州府,漢武陵地,唐沅州。又有沅陵縣。又常德府有沅江縣。又雲南有鎭沅府。又《集韻》《正韻》五遠切,音阮。義同。

【澧】《唐韻》盧啓切《集韻》《韻會》里第切,音禮。水名。《說文》水出南陽雉衡山。《山海經》雅山,澧水出焉。又水名。《前漢·地理志》武陵郡充縣歷山,澧水所出。《書·禹貢》岷山導江,東別爲沱,又東至于澧。又州名。《韻會》漢屬武陵郡,隋置澧州。《廣輿記》今屬岳州府。又通作醴。《列子·湯問篇》甘露降,澧泉涌。漢典考證:〔《列子·殷湯篇》甘露降,澧泉涌。〕 謹照原書改湯問篇。 考證:〔《列子·殷湯篇》甘露降,澧泉涌。〕 謹照原書改湯問篇。

【复】〔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房六切,音伏。《說文》往來也。《廣韻》返也。《書·舜典》如五器卒乃復。《傳》復,還也。《詩·小雅》言歸思復。又《韻會》答也。《書·說命》說復于王。又《韻會》白也。《禮·曲禮》願有復也。又《韻會》反命也。《周禮·天官》諸臣之復。《註》復,報也,反也。《疏》謂羣臣受王命,使臣行之訖,反報於王也。又招魂曰復。《禮·檀弓》復盡愛之道也。《註》復謂招魂,庶幾其精氣之反。又興復。《諸葛亮·出師表》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又姓。《正字通》元有復見心。又州名。《隋書·地理志》後周置復州

【安】《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寒切,案平聲。《說文》靜也,从女,在宀下。《廣韻》徐也,止也。《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註》安安,自然性之也。《益稷》安汝止。《註》謂止於至善也。又寧也,定也。《書·臯陶謨》在知人,在安民。《齊語》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又危之對也。《前漢·賈誼傳》置之安處則安,置之危處則危。又佚樂也。《禮·表記》君子莊敬日强,安肆日偸。《左傳·僖二十三年》懷與安實敗名。又《諡法》和好不爭曰安。又何也。《禮·檀弓》吾將安仰。《楚辭·天問》九天之際,安放安屬。又與焉同。《正字通》安之於

【流】〔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力求切,音留。《說文》水行也。《爾雅·釋言》流,覃也。《疏》謂水之流,必相延及。《詩·大雅》如川之流。又《爾雅·釋詁》流,擇也,求也。《詩·周南》左右流之。又下也。《詩·豳風》七月流火。又流漫無節制也。《禮·樂記》樂勝則流。又《書·禹貢》二百里流。《禮·王制》千里之外曰采,曰流。又放也。《書·舜典》流宥五。又視不端諦曰流。《左傳·成六年》鄭伯視流而行速。又走也。《戰國策》楚襄王流淹于城陽。《註》謂走而自匿。又《周禮·冬官·玉人註》鼻勺曰流,凡流皆爲龍口。又《前漢·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