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德能仁虎释义


【有德】1.有德行。谓道德品行高尚,能身体力行。《周礼·春官·大司乐》:“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郑玄注:“德,能躬行者。”《论语·宪问》:“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唐韩愈《论孔戣致仕状》:“七十求退,人臣之常礼。若有德及气力尚壮,则君优而留之。”2.指有德行的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有德不可敌。”《礼记·礼器》:“是故昔先王尚有德,尊有道,任有能。”孙希旦集解:“有德,谓有德行者。”

【能仁】译。即释迦牟尼。《修行本起经》卷上:“佛告童子,汝却后百刼,当得作佛,名释迦文。(原注:汉言能仁)……於是能仁菩萨以得决言,踊跃欢喜。”南朝齐王屮《头陀寺碑文》:“皇矣能仁,抚期命世。”《魏书·释老志》:“所谓佛者,本号释迦文者,译言能仁,谓德充道备,堪济万物也。”唐陈子昂《燕然军人画像铭》:“当闻西方之圣有能仁者,凶吉之业,各极以直。”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蒋太史》:“只有君亲无报答,生生常自祝能仁。”参阅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论集·能仁与仁祠》。

【虎】〔古文〕虝《唐韻》火古切《集韻》《韻會》火五切,音滸。《玉篇》惡獸也。《說文》山獸之君,从虍从儿,虎足象人也。《徐鉉註》象形。《易·乾卦》風從虎。《詩·小雅》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大戴禮》三九二十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述異記》虎千年,則牙蛻而角生。又姓。《廣韻》漢有合浦太守虎旗,其先八元伯虎之後。又州名,唐有虎州,後避太祖諱攺武州。又灘名。《水經注》夷水又東逕虎灘。又山名。《吳越春秋》吳王葬閶門外,金玉精上浮爲白虎,名虎丘。又便器名。《西京雜記》漢朝以玉爲虎子,以爲便器。又與琥通。《吳志·裴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