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之如转圜释义


【用】〔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余頌切,容去聲。《說文》可施行也。《易·乾卦》初九,潛龍勿用。《疏》唯宜潛藏,勿可施用。《書·臯陶謨》天討有罪,五五用哉。又《廣韻》使也。《左傳·襄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晉實用之。《杜甫詩》古來才大難爲用。又功用。《易·繫辭》顯諸仁,藏諸用。《疏》謂潛藏功用,不使物知,是藏諸用也。《論語》禮之用,和爲貴。又貨也。《書·大禹謨》正德利用厚生。《疏》謂在上節儉,不爲糜費,以利而用,使財物殷阜。《禮·王制》冢宰制國用,必於歲之杪,五穀皆入,然後制國用。又以也。《詩·小雅》謀

【之】〔古文〕《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氣,則無不之也。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又變也。《

【转圜】挽回。《明史·黄道周传》:“且陛下岂有积恨道周,万一圣意转圜,而臣已论定,悔之何及。”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北新以文字获大咎,颇多损失,但日来似大有转圜之望。”2.调停,斡旋。清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上》:“义律遂託澳门西人,代为转圜,愿将躉船奸商,尽遣回国。”钱锺书《围城》四:“我讲得对不对?这时候要有个第三者,出来转圜。”徐迟《牡丹》:“当场有一个善于转圜的水电公司总经理出来打圆场,几句笑话转换了话题。”1.转动圆形器物。常用以代指便易迅速之事。《汉书·梅福传》:“昔高祖纳善若不及,从諫若转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