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言溪谷响如雷释义


【因】〔古文〕《唐韻》於眞切《集韻》《韻會》《正韻》伊眞切,音姻。《說文》从囗大。會意。《徐鍇曰》能大者,衆圍就之也。又仍也,襲也。《論語》殷因於夏禮。《孟子》爲高必因丘陵,爲下必因川澤。《書·堯典》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註》析而又析也。《禮·禮器》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因吉土以享帝于郊。又依也。《論語》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又托也。《孟子》時子因子而以告孟子。又由也。《鄒陽·上梁王書》夜光之璧,以暗投人於道,莫不按劒相眄者,無因至前也。又緣也。《傳燈錄》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因

【言】〔古文〕《唐韻》語軒切《集韻》《韻會》魚軒切,平聲。《說文》直言曰言,論難曰語。《周禮·大司樂註》發端曰言,答述曰語。《釋名》言,宣也。宣彼此之意也。《易·乾卦》庸言之信。《書·湯誓》朕不食言。《傳》言已出而反吞之也。《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鄕八糾萬民,七曰造言之。《註》譌言惑衆也。《論語》寢不言。《註》自言曰言。《史記·商君傳》貌言華也,至言實也,苦言藥也,甘言疾也。《唐書·徐伯彥傳》言者,德之柄也,行之主也,身之文也。又辭章也。《書·洪範》五事,一曰貌,二曰言。《疏》言者,道其語有辭章也。《禮·曲禮》

【溪谷】山间的河沟。《商君书·算地》:“故为国任地者,山林居什一,藪泽居什一,溪谷流水居什一。”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汶水》:“俯视溪谷,碌碌不可见丈尺。”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六章:“他的跛腿还是被他追赶失脚,掉到溪谷里跌伤了的。”谿谷:山谷;沟壑。《墨子·天志中》:“列为山川谿谷,播赋百事。”三国魏曹操《苦寒行》:“谿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唐独孤及《奉和李大夫同吕评事太行苦热行》:“炎云如烟火,谿谷将恐竭。”清唐甄《潜书·柅政》:“谿谷阻车,蒺藜阻足。”

【响】〔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許兩切,音享。《說文》聲也。从音鄕聲。《註》徐鍇曰:聲之外曰響。響猶怳也,怳怳然浮也。實而精者曰聲,朴而浮者曰響。響之附聲,如影之著形。《玉篇》應聲也。《書·大禹謨》惟影響。又方響,樂器。《杜陽雜編》太和九年,宮人沈阿翹進白玉方響。 《集韻》或作。《韻會》又作鄕。通作嚮饗。

【雷】〔古文〕靁《唐韻》魯回切《集韻》《韻會》《正韻》盧回切,音罍。《說文》本作靁。隂陽薄動靁雨生物者也。从雨畾聲。象回轉形。《易·說卦》震爲雷。《禮·月令》仲春,雷乃發聲。又《禮·曲禮》毋雷同。《註》雷之發聲,物無不同時應者。人之言當各由已,不當然也。又《司馬相如·大人賦》左冥而右黔雷。《註》黔雷,黔嬴也。天上造化神名。又《周禮·地官·鼓人》以雷鼓鼓神祀。《註》雷鼓,八面鼓也。又《韻會》雷門,會稽城門,有大鼓,聲聞百里。《前漢·王尊傳》毋持布鼓過雷門。又《南部新書》胡琴,大曰大忽雷,小曰小忽雷。又山名。《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