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红浅露娇啼脸释义


【瀛】《唐韻》以成切《集韻》怡成切《正韻》餘輕切,音盈。海也。《史記·孟子荀卿傳》乃有大瀛海環其外。又《楚辭·招魂》倚沼畦瀛兮遙望博。《註》楚人名澤中曰瀛。又山名。《廣輿記》瀛山,在重慶府城南。又瀛洲,神山名。《史記·始皇本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又州名。《韻會》漢河閒王國。後魏立瀛州,以瀛海名。宋河閒府。

【浅露】,缺乏深度。汉王充《论衡·超奇》:“若夫陆贾、董仲舒,论説世事,由意而出,无假取於外,然而浅露易见,观读之者,犹曰传记。”《太平广记》卷二○七引唐张怀瓘《书断》:“而此公稍乏清幽,伤于浅露。”宋司马光《辞左仆射第三札子》:“烛理不明,见事不敏,度量褊隘,关防浅露,若位以元宰,委之机务,分画措置,必有差违。”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六篇:“虽临危抒愤,词意浅露,而其体式,亦皆楚歌也。”2.犹微露。元杨维桢《题芭蕉美人图》诗:“髻云浅露月牙弯,独立西风意自闲。”

【娇啼】娇媚地哭泣。唐元稹《莺莺传》:“崔氏娇啼宛转,红娘又捧之而去。”《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真静见李信不肯,娇啼宛转,做出许多媚态来。”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桔树》:“女抱树娇啼。家人紿之曰:‘暂去,且将復来。’女信之,涕始止。”

【脸】《集韻》《韻會》居奄切,音檢。《集韻》頰也。《韻會》目下頰上也。又《廣韻》七廉切《集韻》千廉切,音韱。《廣韻》也。《齊民要術》羹臛法,有臉羹。又《博雅》臉,也。《釋文》臉,七潛切。又《廣韻》力減切《集韻》兩減切,音溓。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