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高处望释义


【一来】1.来一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楚将平,诸侯将和,楚王是故昧於一来。”唐白居易《赠昙禅师》诗:“五年不入慈恩寺,今日寻师始一来。”《宋史·卓行传·巢谷》:“苏軾责黄州,与谷同乡,幼而识之,因与之游。及軾与弟辙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来相见。”2.常与“二来”、“三来”等连用,列举理由或目的。元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一来庆贺功劳,二来犒赏孩儿。”《二刻拍案惊奇》卷九:“龙香一来晓得姐姐的心事,二来见凤生靦覥,心里也有些喜欢,要在里头撮合。”《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咱一来是为行好,二来也怕脏了我的

【高处】;高的部位。《后汉书·王常传》:“贼反走入城,常追迫之,城上射矢雨下,帝从百餘骑自城南高处望。”宋苏轼《寄黎眉州》诗:“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新民晚报》1992.10.9:“低处的花枝已经折光,只有高处的,还能如期吐出小骨朵儿。”2.长处;优点。明沉德符《野获编·词曲·西厢》:“《歌舞丽堂春》云:‘四方’、‘八荒’、‘万邦’,俱六字三韵,稳贴圆美,他尚未易枚举,盖胜国词家高处自有在,此特其剩技耳。”

【望】〔古文〕《唐韻》《正韻》巫放切《集韻》《韻會》無放切,音。《說文》出亡在外,望其還也。从亡,朢省聲。《釋名》望,惘也,視遠惘惘也。《詩·邶風》瞻望弗及。又《詩·大雅》令聞令望。《疏》爲人所觀望。又《孟子》望望然去之。《趙岐註》慚愧之貌也。《朱傳》去而不顧之貌。又《博雅》覗也。《韻會》爲人所仰曰望。又責望。又怨望。又祭名。《書·舜典》望于山川。《傳》皆一時望祭之。《公羊傳·僖三十一年》望者何,望祭也。又《廣韻》《集韻》《韻會》武方切《正韻》無方切,音亡。義同。《詩·小雅》萬夫所望。《釋文》協韻音亡。又《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