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端塞穹壤释义


【异端】“异端”。1.古代儒家称其他学说、学派为异端。《论语·为政》:“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朱熹集注:“异端,非圣人之道,而别为一端,如杨墨是也。”唐玄宗《<孝经>序》:“嗟乎!夫子没而微言絶,异端起而大义乖。”鲁迅《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更因思想通脱之后……遂能充分容纳异端和外来的思想,故孔教以外的思想源源引入。”2.凡自居正统的人或组织对异己的观点、学说或教义亦称之为异端。晋僧肇《百论序》:“外道纷然,异端竞起,邪辩逼真,殆乱正道。”《人民文学》1977年第5期:“凡有作品,未

【塞】《廣韻》蘇則切《集韻》《韻會》《正韻》悉則切,音。塡也,隔也。《禮·月令》孟冬,天地不通,閉塞成冬。《又》謹關梁,塞徯徑,季春開通道路,無有障塞。又充也,滿也。《書·舜典》溫恭允塞。《詩·鄘風》秉心塞淵。又國之阨險曰塞。《史記·蘇秦傳》秦四塞之國,披山帶渭。《後漢·杜篤傳》城池百尺,扼塞要害。又月在辛曰塞,見《爾雅·釋天》。又塞塞,不安貌,見《博雅》。又伊蒲塞,卽優婆塞。《後漢·楚王英傳》以助伊蒲塞桑門之饌。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先代切,音賽。邊界也。《禮·月令》孟冬備邊境,完要塞。又九塞。《

【穹壤】指天地。《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思所以克播遗尘,敝之穹壤。”张铣注:“言使遗尘之声,与天地同敝。”《周书·晋荡公护传论》:“若斯人者,固以功与山岳争其高,名与穹壤齐其久矣。”宋陆游《北望》诗:“岂无豪杰士,愤气塞穹壤。”元萨都剌《为姑苏陈子平题黄公望<山居图>》诗:“人生穹壤贵自攄,布韦轩冕奚錙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