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朱恩借鱼须笏释义


【曳】《唐韻》余制切《集韻》《韻會》以制切,音跇。《說文》臾曳也。《易·睽卦》見輿曳,其牛掣。《詩·唐風》子有衣裳,弗曳弗婁。《儀禮·士相見禮》執玉者則唯舒武,舉前曳踵。又河名。《類篇》西戎有河名曳咥。 《說文》作曳。曳字从臼作。

【恩借】谓帝、后给予的恩惠和宽容。《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入掖庭为贵人,时年十六。恭肃小心,动有法度,承事阴后,夙夜战兢,接抚同列,常克己以下之,虽宫人隶役,皆加恩借。”《资治通鉴·汉和帝永元十四年》引此文,胡三省注曰:“既有以恩之,又假借以辞色。”

【鱼须】1.指鲨鱼的须。《尚书大传》卷一下:“东海:鱼须、鱼目。”郑玄注:“所贡物,鱼须,今以为簪。”《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靡鱼须之橈旃,曳明月之珠旗。”郭璞注引张揖曰:“以鱼须为旃柄。”《文选·左思<吴都赋>》:“旗鱼须,常重光。”刘良注:“鱼须,鱼之髭鬚,以为旗竿。”2.代称笏。唐皮日休《病中书情寄上崔谏议》诗:“马足歇从残漏外,鱼须抛在乱书中。”宋王禹偁《谢御制重午诗表》:“降凤阁以光辉,搢鱼须而抃舞。”明王志坚《表异录·栖逸》:“徐师川诗:‘颇知鹤脛缘诗疲,早弃鱼须伴我閒。’鱼须,笏也。”参见“

【笏】《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呼骨切,音忽。公及士所搢也。《禮·玉藻》笏,天子以球玉,諸侯以象,大夫以魚須文竹,士以竹本象可也。笏度二尺有六寸,其中博三寸,其殺六分而去一。凡有指畫于君前用笏,造受命于君前則書于笏。《左傳·桓二年》袞冕黻珽。《註》珽,玉笏也,若今吏之持簿。《晉書·輿服志》古者貴賤皆執笏,有事則搢之于腰帶。《釋名》笏,忽也,備忽忘也。《廣韻》笏,一名手版,品官所執。《輿服雜事》五代以來,惟八座尚書執笏,以筆綴手版頭,紫囊裹之。其餘王公、卿、士但執手版,主于敬。不執筆,示非記事官也。《正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