嘒嘒蝉争鸣释义


【嘒嘒】形容星光微小而明亮。《魏书·术艺传·张渊》:“丈人极阳而慌忽,子孙嘒嘒於参嵎。”原注:“嘒,小貌。孙二星,在子东。”明何景明《忧旱赋》:“朝出日之杲杲兮,夕明星之嘒嘒。”2.象声词。形容清亮的声音。《诗·商颂·那》:“鞉鼓渊渊,嘒嘒管声。”孔颖达疏:“嘒嘒然而清烈者,是其管籥之声。”朱熹集传:“嘒嘒,清亮也。”《诗·小雅·采菽》:“其旂淠淠,鸞声嘒嘒。”孔颖达疏:“其此君子车服旌旂则淠淠然动,得宜其车马鸞铃之声,又嚖嘒然鸣中节。”元赵孟頫《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织·九月》诗:“舍南与舍北,嘒嘒闻车声。

【蝉】《唐韻》市連切《集韻》《韻會》時連切,音禪。《揚子·方言》蟬,楚謂之蜩。《古今注》齊王后忿死,尸變爲蟬。登庭時嘒唳而鳴,王悔恨,故世名蟬曰齊女也。《大戴禮》蟬飮而不食。《酉陽雜俎》蟬未蛻時名復育。《蠡海集》蟬近陽,依于木,以隂而爲聲。又《後漢·輿服志》侍中中常侍黃金璫,附蟬爲文,貂尾爲飾。《古今注》貂者,取其有文采而不炳煥。蟬,取其淸虛識變也。又蟬嫣,連也。《前漢·揚雄傳》有周氏之蟬嫣兮,或鼻祖于汾隅。又《揚子·方言》蟬,毒也。又車名。《鹽鐵論》推車之蟬攫,負子之敎也。《註》許愼曰:蟬攫,車類也。又人名。

【争鸣】1.竞相鸣叫。唐司空图《连珠》:“翔必以时,肯争鸣而作怪?动惟中矩,寧受嗾以噬人?”明刘基《升天行》:“谁能与蟪蛄,争鸣秋草间?”2.犹言竞相出名。《明史·文苑传序》:“归有光颇后出,以司马、欧阳自命,力排李、何、王、李,而徐渭、汤显祖、袁宏道、钟惺之属,亦各争鸣一时。”3.比喻在学术等方面,各种看法和观点进行争辩。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