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致颠危释义


【致】《廣韻》《集韻》陟利切,音躓。《說文》送詣也。《春秋·成九年》夏,季孫行父如宋致女。《註》女嫁三月,又使大夫隨加聘問,謂之致女。《禮·曲禮》獻田宅者操書致。《註》詳書其多寡之數,致之于人也。又招致也。《楊升庵外集》致有取意。《易·繫辭》備物致用。《疏》謂備天下之物,招致天下所用。《周禮·地官·遂人》凡治野,以下劑致甿。《註》致,猶會也。民雖受上田中田下田,及會之。以下劑爲率。又納也。《禮·曲禮》大夫七十而致事。《註》致其所掌之事於君,而告老。《疏》不云置,而云致者,置是廢絕,致是與人,明朝廷必有賢代己也。

【颠危】翻转。《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是岁分交州置广州,俄復旧”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大王万乘之主,轻於不测之渊,戏於猛浪之中,船楼装高,邂逅颠危,奈社稷何?”宋范仲淹《赴桐庐郡淮上遇风》诗之一:“舟楫颠危甚,蛟黿出没多。”清戴名世《盲者说》:“其行也,度其平陂以为步之疾徐,而亦无颠危之患。”2.覆灭。《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李丰等﹞将以倾覆宗室,颠危社稷。”《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年》:“妾之本宗,因缘葭莩以致禄位,既非德举,易致颠危。”3.颠困艰危。明何孟春《馀冬序录摘抄·外篇》:“兵戈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