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问因由不肯说释义


【细】《廣韻》蘇計切《集韻》《正韻》思計切,音壻。《說文》作。微也。《類篇》隷作細。《玉篇》小也。《書·旅獒》不矜細行。《註》輕忽小物。《左傳·襄二十九年》其細已甚。《註》譏其煩碎。又《北史·源思禮傳》何必大子細也。

【问】〔古文〕《唐韻》亡運切《集韻》《韻會》《正韻》文運切,聞去聲。《說文》訊也。《書·仲虺之誥》好問則裕。《詩·邶風》問我諸姑,遂及伯姊。又《爾雅·釋言》聘問也。《儀禮·聘禮》小聘曰問。《周禮·春官·大宗伯》時聘曰問。又《秋官·大行人》閒問以諭諸侯之志。《又》凡諸侯之邦交,歲相問也。又《正字通》古謂遺曰問。《詩·鄭風》雜佩以問之。《傳》問,遺也。《禮·曲禮》凡以苞苴簞笥問人者。《左傳·哀二十六年》衛侯使以弓問子貢。又訊罪曰問。《詩·魯頌》淑問如臯陶。《註》淑,善。問,訊囚也。又命也。《左傳·莊八年》期戍,公問

【因由】理由;由头。唐元稹《苦乐相倚曲》:“汉成眼瞥飞燕时,可怜班女恩已衰。未有因由相决絶,犹得半年佯暖热。”《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朱源扯瑞虹背后私认他面貌,又与陈小四无异;只是姓名不同,好生奇怪。欲待盘问,又没个因由。”《红楼梦》第七四回:“或借着因由,合二门上小幺儿们打牙撂嘴儿,外头得了来的,也未可知。”鲁迅《<故事新编>序言》:“至于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倒无需怎样的手腕。”2.因缘,缘分;因果。唐王建《望定州寺》诗:“回看佛阁青山半,三四年前到上头。省得老僧留不住,重寻可更有因由?”

【不肯】不同意;不接受。《穀梁传·宣公四年》:“公及齐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唐韩愈《汴州乱》诗之二:“庙堂不肯用干戈,呜呼奈汝母子何!”茅盾《陀螺》:“他的太太有痨病,将来你不是正夫人!干吗你不肯?”

【说】〔《易·益卦》民説無彊。〕 謹照原文無彊改爲無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