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户纱窗北里深释义


【绣户】亦作“綉户”。1.雕绘华美的门户。多指妇女居室。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诗之三:“璿闺玉墀上椒阁,文窗绣户垂罗幕。”宋陆游《蝶恋花》词:“不怕银缸深绣户,只愁风断青衣渡。”《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绣户朱帘,时露娇娥半面。”2.指富户。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治服》:“凡予所言,皆贵贱咸宜之事,既不详綉户而畧衡门,亦不私贫家而遗富室。”

【纱窗】户。唐刘方平《春怨》诗:“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宋柳永《梁州令》词:“梦觉纱窗晓,残灯掩然空照。”元张可久《一半儿·梅边》曲:“枝横翠竹暮寒生,花淡纱窗残月明。”《红楼梦》第三回:“﹝黛玉﹞从纱窗中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非别处可比。”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四章:“她呆呆地望着纱窗外面的蓝天,许久功夫动也不动了。”

【北里】古舞曲名。《史记·殷本纪》:“帝紂……好酒淫乐,嬖於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於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2.称委靡粗俗的曲乐。三国魏曹植《七启》:“亦将有才人妙妓,遗世越俗,扬北里之流声,绍阳阿之妙曲。”晋葛洪《抱朴子·崇教》:“濮上北里,迭奏迭起。”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未睹《钧天》之美,则北里为工;不咏《关雎》之乱,则桑中为雋。”3.唐长安平康里位于城北,亦称北里。其地为妓院所在地。后因用以泛称娼妓聚居之地。唐孙棨《<北里志>序》:“诸妓居平康里……比常闻蜀妓薛涛之才,必谓人

【深】〔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式針切,音。水名。《說文》水出桂陽南平,西入營道。又邃也。《增韻》深者,淺之對。《詩·邶風》深則厲,淺則揭。又深微也。《易·繫辭》惟深也能通天下之志。又藏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必深其爪。又衣名。《禮·深衣疏》衣裳相連,被體深邃,故謂之深。又州名。《韻會》後漢博陸郡,隋置深州。《廣輿記》今屬眞定府。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禁切,音諗。度淺深曰深。《周禮·地官》以土圭測土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