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然肯相过释义


【忻然】喜悦貌;愉快貌。《史记·周本纪》:“姜原出野,见巨人跡,心忻然説,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三国魏嵇康《声无哀乐论》:“夫会宾盈堂,酒酣奏琴,或忻然而欢,或惨尔而泣。”宋司马光《送李公明序》:“光忻然服其言,益知贤者所存,固非庸人所能及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武技》:“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

【肯】〔古文〕《正韻》苦等切,音懇。《爾雅·釋言》肯,可也。《詩·衞風》惠然肯來。《箋》可也。《前漢·高帝紀》高帝數讓,衆莫肯爲。又《集韻》可亥切,音愷。《字林》著骨肉也。《莊子·養生主》技經肯綮之未嘗。《註》著骨肉也。肯,著也。 《集韻》或作肎肻。又。

【相过】1.谓太阳过赤道内外各二十三度半。《左传·昭公二十一年》:“日月之行也,分,同道也;至,相过也。”杜预注:“二分日夜等,故言同道。二至长短极,故相过。”杨伯峻注:“谈迁《国榷》引明李天经曰:‘太阳行黄道中线,迨二分而黄道与赤道相交,是为同道。二至则过赤道内外各二十三度,是谓相过。’”2.互相超越。《管子·治国》:“故先王使农、士、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终岁之利,无道相过也,是以民作一而得均。”《文子·自然》:“如此即万物一齐无由相过。”宋苏轼《儒者可与守成论》:“德既无以相过,则智胜而已矣。”3.互相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