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潇江水碧溶溶释义


【潇潇】风雨急骤貌。《诗·郑风·风雨》:“风雨瀟瀟,鷄鸣胶胶。”毛传:“瀟瀟,暴疾也。”明王錂《寻亲记·修筑》:“雨瀟瀟似银烛千条,泻平地顿成沧海。”清许光治《折桂林·湖上》曲:“看湖头急雨瀟瀟。早烟幂林扃,云布山椒。”郭沫若《落叶·第二六信》:“风雨潇潇着的今夕,把倦于剧烈的劳动的身子靠在坐椅上。”2.小雨貌。南唐王周《宿疎陂驿》诗:“谁知孤宦天涯意,微雨瀟瀟古驛中。”一本作“萧萧”。《十月》1981年第4期:“她走了,拄着她那根精巧的手杖,又一次消逝在那个古老城市的潇潇春雨里。”3.凄清、冷寂貌。唐刘长卿《石

【江】《唐韻》《集韻》《韻會》古雙切,音杠。水名。《風俗通·山澤篇》江者,貢也。出珍物,可貢獻也。《釋名》江,共也。小江流入其中,所公共也。《說文》水出蜀湔氏徼外岷山,入海。《書·禹貢》岷山導江。《家語》夫江始於岷山,其源可以濫觴。及其至江津也,不舫舟,不避風雨,不可以涉。又《書·禹貢》三江旣入。《韋昭國語註》吳松江,錢塘江,浦陽江。《郭璞·山海經註》岷山,大江水所出。崍山,南江水所出。崌山,北江水所出。南江,北江,皆東流注於大江。《庾闡·揚都賦註》松江,東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東北入海爲婁江,東南入海爲東江,幷

【水碧】玉之一种。系水晶一类的矿物,又名碧玉。《山海经·东山经》:“耿山无草木,多水碧。”郭璞注:“亦水玉类。”唐李贺《老夫采玉歌》:“採玉採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明宋濂《送方生还宁海》诗:“水碧与金膏,价重骇见闻。”王闿运《余世松诔》:“水碧金膏,非几席之玩;醴泉玉烛,无时日之期。”

【溶溶】水流盛大貌。《楚辞·刘向<九叹·逢纷>》:“扬流波之潢潢兮,体溶溶而东回。”王逸注:“溶溶,波貌也。”南朝梁江淹《哀千里赋》:“水则远天相逼,浮云共色,茫茫无底,溶溶不测。”唐温庭筠《莲浦谣》:“鸣橈轧轧溪溶溶,废緑平烟吴苑东。”元张可久《醉太平·春情》曲:“碧溶溶满溪緑水桃源洞,淡濛濛半窗白月梨云梦。”2.宽广貌。《楚辞·刘向<九叹·愍命>》:“心溶溶其不可量兮,情澹澹其若渊。”王逸注:“溶溶,广大貌。”3.盛多貌。汉扬雄《羽猎赋》:“野尽山穷,囊括其雌雄;沇沇溶溶,遥噱乎紘中。”唐皇甫湜《吉州刺史厅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