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儒谷叔孙释义


【先儒】去世的儒者。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先儒所传,皆不其然。”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先儒解释皆云:水草,圆叶细茎,随水浅深。”元黄溍《日损斋笔记·辨经》:“先儒所见,适与前人暗合,而非有所祖述。”《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匡超人道:‘……此五省读书的人,家家隆重的是小弟;都在书案上,香火蜡烛,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牛布衣笑道:‘先生,你此言误矣!所谓“先儒”者,乃已经去世之儒者;今先生尚在,何得如此称呼?’”

【谷】《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祿切,音穀。《說文》泉出通川爲谷。从水半見,出於口。《韻會》兩山閒流水之道也。《爾雅·釋水》水注谿曰谷。《疏》謂山谷中水註入谿也。《易·井卦》井谷射鮒。《註》谿谷出水,從上注下。《公羊傳·僖三年》桓公曰:無障谷。《註》水注川曰谿,注谿曰谷。《禮·祭法》山林、川谷、丘陵,民所取財用也。《老子·道德經》江海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又谷水。《管子·度地篇》山之溝一有水一無水者,命曰谷水。又暘谷,日所出處。昧谷。日所入處。《書·堯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分命和仲宅西,曰

【叔孙】复姓。春秋鲁有叔孙得臣。见《左传·文公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