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形不待九方皋释义


【相形】1.亦作“相刑”。相互比较,对照。马王堆汉墓帛书甲本《老子·道经》:“长、短之相刑也。”通行本作“相形”。晋陶潜《饮酒》诗之六:“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若巧者侵夺已甚,则掘者迫怵无聊,利害相形,不得不察。”《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况且三家相形,便有许多不调匀处。”徐迟《牡丹》二:“魏紫和姚黄一比,相形之下,确是笨拙。”2.互相衬托显现。晋潘尼《琉璃椀赋》:“灼烁旁烛,表里相形。”旧时迷信,谓观察人的状貌能知其命运。俗称“相面”。《荀子·非相》:“故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

【不待】1.用不着;不用。《尹文子·大道上》:“善人之与不善人,名分日离,不待审察而得也。”《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臣闻尧不须许由、巢父,而建号天下;周不待伯夷、叔齐,而王道以成。”唐韩愈《处士卢君墓志铭》:“处士少而孤,母夫人怜之,读书学文,皆不待强教,卒以自成。”《老残游记》第十四回:“那死人,更不待説,漂的满河都是。”毛泽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三八》:“现在我国不仅有许多到了学习年龄的儿童没有学校可进,而且还有一大批超过学龄的少年和青年也没有学校可进,成年人更不待说了。”2.不想;不愿意。

【九方皋】“九方皐”。春秋时人,善相马。相传伯乐推荐他为秦穆公外出求马,他不辨毛色雌雄,而观察马的内神,因得天下良马。伯乐称他“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淮南子·道应训》、《列子·说符》。后用以喻善于发现人才的人。宋黄庭坚《过平与怀李子先诗》:“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乔女》:“彼女子何知,而奇伟如是?若遇九方皋,直牡视之矣。”黄忏华《亡友周仲穆哀辞》:“未悬双玉剑,终负九方皋。”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