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有因由相决绝释义


【未有】;不曾有。《诗·大雅·绵》:“古公亶父,陶復陶穴,未有家室。”《史记·魏公子列传》:“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梁书·许懋传》:“且燧人以前至周之世,未有君臣,人心淳朴。”《水浒传》第二一回:“﹝宋江﹞在这里做押司,只是客居……敢怕是未有家室。”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然笔能杀人,犹有或知之者;至笔之杀之较刀之杀人,其快其兇,更加百倍,则未有能知之而明言以诫世者。”2.谓尚未成形。《史记·律书》:“圣人知天地识之别,故从有以至未有,以得细若气,微若声。”张守节正义:“从有,谓万

【因由】理由;由头。唐元稹《苦乐相倚曲》:“汉成眼瞥飞燕时,可怜班女恩已衰。未有因由相决絶,犹得半年佯暖热。”《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朱源扯瑞虹背后私认他面貌,又与陈小四无异;只是姓名不同,好生奇怪。欲待盘问,又没个因由。”《红楼梦》第七四回:“或借着因由,合二门上小幺儿们打牙撂嘴儿,外头得了来的,也未可知。”鲁迅《<故事新编>序言》:“至于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倒无需怎样的手腕。”2.因缘,缘分;因果。唐王建《望定州寺》诗:“回看佛阁青山半,三四年前到上头。省得老僧留不住,重寻可更有因由?”

【相】《唐韻》《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音襄。《說文》省視也。又《廣韻》共也。《正韻》交相也。《易·咸卦》二氣感應以相與。《公羊傳·桓三年》胥命者何,相命也。《註》胥,相也。相與胥音別義通。又質也。《詩·大雅》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又相思,木名。《左思·吳都賦》相思之樹。《註》大樹也。東冶有之。又《唐韻》《正韻》息亮切,襄去聲。《爾雅·釋詁》視也。《左傳·隱十一年》相時而動。又《集韻》助也。《易·泰卦》輔相天地之宜。《書·立政》用勱相我國家。又《爾雅·釋詁》導也。又勴也。《註》謂贊勉。《疏》鄉飲酒云:

【决绝】亦作“决绝”。1.谓弃世绝尘。决,通“诀”。分别。《庄子·外物》:“夫流遁之志,决絶之行,噫,其非至知厚德之任与!”2.突破而切断之。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十阵》:“锥行之阵者,所以决絶也。”3.截断而消灭之。《汉书·王莽传中》:“虏知罪当夷灭,故遣猛将分十二部,将同时出,一举而决絶之矣。”4.决然断绝。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霞》:“妻啼曰:‘从子十年,未尝有失德,何决絶如此!’”5.永别。决,通“诀”。唐杜甫《前出塞》诗之四:“哀哉两决絶,不復同苦辛。”清侯方域《太子丹论》:“﹝太子丹﹞本意欲杀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