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妨萧瑟却风流释义


【未】《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無沸切,音味。《說文》未,味也。六月,百果滋味已具,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之形。《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洽。《禮·月令註》季夏者,斗建未之辰也。又《前漢·律歷志》昧薆於未。《釋名》未,昧也。日中則昃,向幽昧也。又《玉篇》未猶不也,未有不,卽有也。又未央,複姓。見《李淳風·乙巳占》。

【妨】《廣韻》《集韻》敷方切《正韻》敷房切,音芳。《說文》害也。一曰礙也。《隋書·太子勇傳》數被讒毀,歎曰:我大覺身妨。又敷亮切,音訪。《韓愈·岳陽樓別竇司直詩》軒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巍峩拔嵩華,騰躍較健壯。

【萧瑟】1.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宋苏轼《仙都山鹿》诗:“长松千树风萧瑟,仙宫去人无咫尺。”元许有壬《太常引》词:“红衣縹緲,清风萧瑟,半醉岸乌巾。”曹禺《原野》第三幕:“靠左偏前是一棵直挺挺的白杨,树叶在上面萧瑟作响。”2.凋零;冷落;凄凉。《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唐杜甫《北征》诗:“靡靡踰阡陌,人烟眇萧瑟。”明杨珽《龙膏记·传情》:“你秋色将临,能无萧瑟之感。”老舍《四世同堂》四三:“秋给北平的城郊带来萧瑟,使它变成触目都是秋色,一点也不像一个大都市的外围了。”3.稀疏。唐

【却】《唐韻》俗卻字。(卻)《唐韻》去約切《集韻》《韻會》《正韻》乞約切,羌入聲。《說文》節欲也。从卩,谷聲。《增韻》止也,不受也。《孟子》卻之爲不恭。又《廣韻》退也。《前漢·袁盎傳》引卻愼夫人坐。《註》蘇林曰:卻謂而退之也。又《儀禮·士昏禮》啓會,卻于敦南。《疏》卻,仰也,謂仰於地。《韻會》俗作却。又訛作。

【风流】1.风流动或流逝。唐宋之问《太平公主山池赋》:“未穷观而极览,忽云散而风流。”参见“风流云散”。2.风行;流传。汉苏顺《和帝诔》:“陶元二化,风流万国。”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诏策》:“自斯以后,体宪风流矣。”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上书陈事,起自战国,逮於两汉,风流弥广。”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考史六》:“经界既定,仁政自成,下及隋唐,风流已远。”3.风尚习俗。《汉书·刑法志》:“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寖息。风流篤厚,禁罔疏阔。”唐韩休《唐金紫光禄大夫礼部尚书上柱国赠尚书右丞相许国文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