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坦曾无我释义


【坦坦】平坦;广阔。《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贞吉。”王弼注:“故履道坦坦,无险厄也。”高亨注:“坦坦,平也……足踏大路坦坦而平,比喻人进入平安之环境。”唐刘驾《青门路》诗:“青门有归路,坦坦高槐下。”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邱生》:“当思早离岌岌之地,遵坦坦之途。”朱自清《北河沿的路灯》:“他们帮着我们了解自然;让我们看出前途坦坦。”2.普通;平常。《管子·枢言》:“坦坦之利不以功,坦坦之备不为用。”尹知章注:“坦坦,谓平平,非有超而异者,故不能立功而成用也。”梁启超《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如是,则虽无尺寸之

【曾】《唐韻》昨稜切《集韻》《韻會》徂稜切,音層。《說文》詞之舒也。从八从曰聲。《九經字樣》曾从。,古文窻字。下从曰,上从八,象氣之分散也。經典相承,隷省作曾。《詩·大雅》曾莫惠我師。《論語》曾是以爲孝乎。《孟子》爾何曾比予於是。又《廣韻》經也。《增韻》嘗也。《韻會》乃也,則也。又與層通。《後漢·張衡傳》登閬風之曾城兮。《文選》作層城。又《廣韻》作滕切《集韻》《韻會》咨騰切,音增。《書·武成》惟有道曾孫周王發。《爾雅·釋親》王父之考爲曾祖,孫之子爲曾孫。《註》曾,猶重也。又《左傳·襄十八年》曾臣彪將率諸侯以討焉

【无我】1.没有自我;没有我这个人。《宋书·谢庄传》:“江东无我,卿当独秀。我若无卿,亦一时之杰也。”2.不抱一己之见;无私心,忘我。《关尹子·三极》:“圣人师万物,惟圣人同物,所以无我。”宋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二圣忘己,惟公是式;公亦无我,惟民是度。”金元好问《四哀诗·李钦叔》:“文采是人知子重,交朋无我与君深。”3.佛教语。谓世界上不存在实体的自我,以诸法无我为根本义。唐王维《能禅师碑》:“禪师默然受教,曾不起予。退省其私,迥超无我。”唐鲍溶《赠僧戒休》诗:“风行露宿不知贫,明月为心又是身。欲问月中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