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龄慕忠义释义


【夙龄】1.少年;早年。南朝梁沉约《早发定山》诗:“夙龄爱远壑,晚莅见奇山。”唐骆宾王《灵隐寺》诗:“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清汪琬《游邓尉山遇徐生》诗:“夙龄睠名山,抗志事游衍。”2.婉指早亡。《后汉书·济阴悼王长传赞》:“三藩夙龄,党惟荒忒。”李贤注:“谓千乘、淮阳、济阴并早殁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五》:“望新臺於河上,感二子於夙龄,诗人乘舟,诚可悲矣。”

【慕】〔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莫故切,音暮。《說文》習也,愛而習翫模範之也。《史記·司馬相如傳》慕藺相如之爲人,更名相如。又思也。《禮·檀弓》其往也如慕。又係戀不忘也。《孟子》大孝終身慕父母。又姓。又慕容,複姓。

【忠义】忠贞义烈。《后汉书·桓典传》:“献帝即位,三公奏典前与何进谋诛阉官,功虽不遂,忠义炳著。”唐崔融《西征军行遇风》诗:“夙龄慕忠义,雅尚存孤直。”《老残游记》第二回:“后人敬他的忠义,所以至今春秋时节,士人尚不断的来此进香。”洪深《赵阎王》第一幕:“凡人存着好心的,有天良的,老实的,讲究忠义的,都是傻子吧?”2.指忠臣义士。《后汉书·臧洪传》:“将军举大事,欲为天下除暴,而专先诛忠义,岂合天意?”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七:“四镇守舟山时,兵民辑睦,忠义嚮应,西人已丧胆思遁。”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明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