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之於中河释义


【送】〔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蘇弄切,音。《說文》遣也。《詩·邶風》遠送于野。《禮·曲禮》使者歸,則必拜送于門外。又《增韻》將也。《儀禮·聘禮》賔再拜稽首,送幣。《又》公拜送醴。又《正韻》贈行曰送。《詩·秦風》我送舅氏。又株送,罪人相牽引也。《前漢·食貨志》廼徵諸犯,令相引數千人,名株送。《註》先至者爲魁株,被牽引者爲其根株所送也。又目送,以目相送也。《左傳·桓元年》目逆而送之。《史記·留侯世家》四人趨出,上目送之。又縱送,善射之貌。《詩·鄭風》抑縱送忌。《註》舍拔曰縱,覆彇曰送。 《玉篇》籀文

【之】〔古文〕《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氣,則無不之也。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又變也。《

【中河】1.河的中央;河中。《诗·鄘风·柏舟》:“汎彼柏舟,在彼中河。”毛传:“中河,河中。”《吕氏春秋·必己》:“中河,孟賁瞋目而视船人,髮植、目裂、鬢指,舟中之人尽扬播入於河。”晋张协《洛禊赋》:“浮素卵以蔽水,洒玄醪於中河。”宋沉遘《新陕西都运谏议》:“承詔之藩,引舟在道,方卜中河之遇,亟烦一介之书。”2.指黄河中游。清毕沅《晋书地理志新补正》:“豫州。按《禹贡》为荆河之地。《周礼》:河南曰豫州。豫者,舒也。言禀中河之气,性理安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