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堂名十全释义


【斯】〔古文〕《廣韻》息移切《集韻》《韻會》相支切,音私。《說文》析也。《爾雅·釋言》斯,離也。《註》齊曰斯。《詩·風》墓門有棘,斧以斯之。《箋》維斧可以開析之。《呂覽·報更篇》趙宣孟見桑下餓人,與之脯一朐,曰斯食之。《註》斯,析也。又《爾雅·釋詁》斯,此也。《易·解卦》朋至斯孚。《詩·召南》何斯違期。又《詩·小雅》鹿斯之奔。《疏》此鹿斯與斯柳斯,斯皆辭也。又《禮·玉藻》二爵而言言斯。《註》斯,猶耳也。《疏》耳是助句之辭。又卽也。《書·金縢》大木斯拔。又賤也。《後漢·左雄傳》郞官部吏,職斯祿薄。《註》斯,賤也。

【堂名】1.乐班。旧时乐班习惯起堂名,如“四箴堂”、“景龢堂”、“福寿堂”等,故称。《孽海花》第四回:“雯青道:‘罪过!罪过!照这种抠心挖胆的待你,不想出在堂名中人。’”2.堂号。参见“堂号”。

【十全】病十治十愈。《周礼·天官·医师》:“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郑玄注:“全犹愈也。”贾公彦疏:“谓治十还得十。”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上:“白岑尝遇异人传发背方,其验十全。”宋苏轼《仇池笔记·单骧孙兆》:“其术虽本於《难经》、《素问》,而别出新意,往往巧巧发奇中,然未能十全也。”2.谓有十分把握。《三国志·蜀志·魏延传》“延常谓亮为怯”裴松之注引晋鱼豢《魏略》:“亮以为此县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资治通鉴·晋武帝太康元年》:“今乘此渡江,十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