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巴养育释义


【四】〔古文〕《唐韻》《集韻》息利切,音泗。《說文》囗,四方也。八,別也。囗中八,象四分之形。又《玉篇》隂數次三也。《正韻》倍二爲四。《易·繫辭》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又》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又姓。《正字通》宋有四象,慶元閒知汀州府。又《正字通》今官司文移變四作肆,防詐譌易,非四之本義也。又《集韻》息七切,音悉。關中謂四數爲悉。○按《正字通》云平聲音司,引《樂譜》四五讀司烏,不知此特口變易,非四有司音也。《正字通》誤。

【年】漢典考證:〔又叶禰因切,音民。〕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謹照音義民改紉。考證:〔又叶禰因切,音民。〕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謹照音義民改紉。

【巴】《廣韻》伯加切《集韻》《正韻》邦加切,音芭。《廣韻》巴蜀。《書·牧誓疏》巴在蜀之東偏。《三巴記》閬苑白水東南流,曲折三迴如巴字,故名三巴。又《玉篇》國名。《左傳·桓九年》巴子使韓服告于楚。《註》巴國,在巴郡江州縣。又郡名。《前漢·地理志》巴郡,秦置,屬益州。《譙周巴記》初平六年,趙穎分巴爲二郡,巴郡以墊江爲治,安漢以下爲永寧郡。建安六年,劉綽分巴,以永寧爲巴東郡,墊江爲巴西郡。又州名。《唐書·地理志》山南道有巴州。又縣名。《唐書·地理志》歸州有巴東,壁州有東巴,通州有巴渠,合州有巴川。又《說文》蟲也。或曰

【养育】“养毓”。1.供给生活所需,使生存、成长。《史记·秦始皇本纪》:“然以诸侯十三,并兼天下,极情纵慾,养育宗亲。”唐元稹《唐故河阴留后河南元君墓志铭》:“我先太君白府君,货女奴以足食。君泣曰:‘太夫人专门户,不宜乏使令;取新妇氏媵婢以给货。’向是三十年,养育八男女。始元和中,乃復奴婢之籍焉。”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元骈体文》:“杨文郁《贺千秋牋》起云:‘阳常居於大夏,方收养毓之功。’”《诗刊》1978年第7期:“我要永远歌唱延河,因为延河养育了我。”2.专指对年幼者的抚育教养。晋袁宏《后汉纪·章帝纪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