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郊社鼓响枫林释义


【四】〔古文〕《唐韻》《集韻》息利切,音泗。《說文》囗,四方也。八,別也。囗中八,象四分之形。又《玉篇》隂數次三也。《正韻》倍二爲四。《易·繫辭》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又》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又姓。《正字通》宋有四象,慶元閒知汀州府。又《正字通》今官司文移變四作肆,防詐譌易,非四之本義也。又《集韻》息七切,音悉。關中謂四數爲悉。○按《正字通》云平聲音司,引《樂譜》四五讀司烏,不知此特口變易,非四有司音也。《正字通》誤。

【郊社】1.祭祀天地。周代冬至祭天称郊,夏至祭地称社。《礼记·中庸》:“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朱熹集注:“郊,祭天;社,祭地。”明刘基《上陵》诗:“郊社既虔,宗庙孔威。”参见“郊祀”。2.古代祭祀天地之处。《书·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庙不享。”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大内西右掖门外街巷》:“街西尚书省东门,至省前横街,南即御史臺,西即郊社。”

【鼓】〔古文〕《唐韻》工戸切《集韻》《韻會》果五切《正韻》公土切,音古。革音之器。伊耆氏造鼓。《說文》鼓,郭也。春分之音,萬物郭皮甲而出,故謂之鼓。《徐鍇曰》郭者,覆冒之意。《玉篇》瓦爲椌,革爲面,可以擊也。樂書,鼓所以檢樂,爲羣音長。《周禮·地官·鼓人》掌敎六鼓。《註》六鼓:靁鼓八面,靈鼓六面,路鼓四面,鼖鼓,皋鼓,晉鼓,皆兩面。又夏后氏足鼓,置鼓於趺上,謂之節鼓。殷楹鼓,以柱貫中,上出而樹之也。周縣鼓,植簨虡而縣之也。又星名。《爾雅·釋天》河鼓謂之牽牛。《郭註》荆楚人呼牽牛爲擔鼓。擔者,荷也。又《前漢·五行

【响】〔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許兩切,音享。《說文》聲也。从音鄕聲。《註》徐鍇曰:聲之外曰響。響猶怳也,怳怳然浮也。實而精者曰聲,朴而浮者曰響。響之附聲,如影之著形。《玉篇》應聲也。《書·大禹謨》惟影響。又方響,樂器。《杜陽雜編》太和九年,宮人沈阿翹進白玉方響。 《集韻》或作。《韻會》又作鄕。通作嚮饗。

【枫林】枫树林。枫叶至秋而变红,甚美。诗文中常以枫来表现秋色。唐杜甫《寄柏学士林居》诗:“赤叶枫林百舌鸣,黄花野岸天鸡舞。”元周文质《叨叨令·四景》曲:“夏乘舟,柳岸莲塘上醉。秋登高,菊径枫林下醉。”郁达夫《杭江小历纪程·金华北山》:“到华溪桥,就已经入了山口,右手一峰,于竹叶枫林之内,时露着白墙黑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