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为家知德盛释义


【四海为家】1.四海之内,尽属一家。指帝王拥有天下。引申为天下一统之意。《史记·高祖本纪》:“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汉张衡《西京赋》:“方今圣上,同天号於帝皇,掩四海而为家。”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太平天囯洪秀全《吟剑诗》:“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参见“四海一家”。2.志在四方,到处为家。明罗贯中《风云会》第一折:“四海为家,寸心不把名牵掛。”3.喻人居无定所。吴祖光《闯江湖》第三幕:“咱们作艺的四海为家,两个山碰不上,两个人总有

【知德】1.懂得道德。《论语·卫灵公》:“子曰:‘由,知德者鲜矣。’”《国语·周语下》:“其君在会,步言视听,必皆无謫,则可以知德矣。”明刘基《梅颂》序:“予与仲文交,敬其好学而知德也。”2.知道别人施与的恩德。《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民未知德,惧若在己。”李周翰注:“天下之有未闻知君德者,是辅臣之过,故惧若在己也。”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万万人感恩知德,刻骨铭心,恨不得展草韁。”才智与德行。章炳麟《訄书·订孔》:“﹝孔丘﹞下比孟軻,博习故事则贤,而知德少歉矣。”

【盛】《唐韻》氏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音成。《說文》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書·泰誓》犧牲粢盛。《傳》黍稷曰粢,在器曰盛。《周禮·天官》甸師掌帥其屬,耕耨王藉,以共齍盛。《註》謂黍稷稻粱之屬,可盛簠簋者。又器名。《左傳·哀十三年》旨酒一盛。《註》一器也。《禮·喪大記》食粥於盛不盥。《註》謂今時杯杅也。又《廣韻》受也。《詩·召南》于以盛之,維筐及筥。《古今注》城者,盛也,所以盛受民物也。又成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白盛。《註》盛之言成也。以蜃灰堊牆,所以飾成宮室。又盛服,嚴飾也。《左傳·宣二年》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