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源河鉴岯释义


【疏源】水源。唐李百药《王师渡汉水经襄阳》诗:“导漾疏源远,归海会流长。”2.引申为发源。清恽敬《<大云山房文稿>二集叙录》:“道家、阴阳家支駢於《易》,法家、名家疏源於《春秋》。”

【河】《唐韻》乎哥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音何。水名。《說文》水出敦煌塞外崑崙山,發源注海。《春秋·說題辭》河之爲言荷也。荷精分佈,懷隂引度也。《釋名》河,下也。隨地下處而通流也。《前漢·西域傳》河有兩源,一出蔥嶺,一出于闐。于闐在南山下,其河北流,與蔥嶺河合,東注蒲昌海,潛行地下。南出於積石,爲中國河云。《書·禹貢》導河積石,至于龍門。《爾雅·釋水》河出崑崙,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黃,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又九河。《書·禹貢》九河旣道。《傳》九河,徒駭一,太史二,馬頰三,覆釜四,胡蘇五,六,

【鉴】《廣韻》同鑑。zdic.net漢典

【岯】《廣韻》符悲切《集韻》《韻會》貧悲切,音邳。《爾雅·釋山》一成岯。《疏》山上更有一山重絫者名岯。又大岯,山名。通作伾。《書·禹貢》至于大伾。《傳》今通利軍黎陽縣臨河有山,蓋大伾也。《括地志》大伾山,今名黎陽東山,一名靑壇山,在衞州黎陽。《史記》作大邳。又《集韻》鋪枚切,音伾。又晡枚切,音杯。又部癸切,佩上聲。又部鄙切,音否。普鄙切,音嚭。義同。 或作〈山不〉。又。

代徐思远谢张季万其它诗句